/>\n
\n
杨凝并非独子,更是有两个弟弟,一个叫杨凭,一个叫杨凌,这兄弟三人在历史上那都是进士及第,杨凝官至亳州刺史,他弟弟杨凭也是官至京兆尹,至于最小的杨凌则是官至大理评事,被人称作“杨评事”,更是写有著作《杨评事文集》,柳宗元更是为《杨评事文集》作了《杨评事文集后序》,这兄弟三人更是被称作自杨师道那“杨氏三杰”之后的“三杨”。
\n
\n
陆辰此次就带了杨凝走,难道仅仅是因为杨凝的“未来”?对这未来“三杨”下手,应该也是陆辰心中所想吧!
\n
\n
次日清晨,陆辰就带着背嵬卫,离开了平定县,杨申带着夫人刘氏,还有县尉米庆一直送出十几里地,这才恋恋不舍的回转平定县。
\n
\n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你小子倒是欢天喜地的!”陆辰看着跟在自己身旁骑着一匹矮马的杨凝笑着说道。
\n
\n
“公爷,这话不是还有一句么?”杨凝抬头看向陆辰,笑嘻嘻的反问道。
\n
\n
“是吗?那还有一句是什么?”陆辰看着杨凝笑眯眯的问道,这话自然有考校一下杨凝的意思。
\n
\n
“回公爷,整段话乃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公爷,不知小子说得可对?”杨凝仰起头看向陆辰问道。
\n
\n
“不错,那你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陆辰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
\n
\n
“那能不明白么?不就当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尽量不要长期在外地生活,游历一定要有方向,去处要让父母知道,当不得不长期在外的,也要首先安顿好父母是!”杨凝连珠炮似的一口气说完,抬头看向陆辰。
\n
\n
“既然你都懂,为何会如此兴高采烈呢?”陆辰看向杨凝问道。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