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土归流其实并非雍正首创,也不是清朝的专利,明末在一些边陲地区已经开始实行了。</br>从明成祖开始,明朝在云南一直在慢慢的废除土司,成立政府部门。</br>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杨应龙叛乱平定后,朝廷没有在当地再设立土司,而是将播州土地拆解成遵义府和平越府,分别划归四川和贵州管辖,延续700多年的杨氏土司势力就此宣告灭亡。</br>可以说,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虽然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原版图,但其治理和真正消化,是明朝完成的。</br>有明一朝,朝廷在这片土地的治理和平叛上投入了海量资源。</br>甚至南明时期,朝廷也在此地花费了很多精力。</br>朱载坖知道,改土归流这一招用好了绝对是大功。</br>“不可!”</br>不等朱载坖欢喜太久,高拱便开口。</br>“太岳,此事不可!”</br>“为何?”</br>“陛下!”高拱看向皇帝,“西南边陲改土归流之事实行顺利,皆因当地蛮夷内不合,外不凝,各怀鬼胎。</br>“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分散隔阂,各部众见文化习俗隔阂甚大,又有山川地理阻碍,难成气候!”</br>“可辽东女真不同,它虽也部落众多,却祖上根源一同,生活习俗,律法制度大多接近,生产农,牧,渔猎兼有!”</br>“从宋金之时算起,女真也是经历几百年动荡的民族,可见其韧性顽强,难以磨合!”</br>“改土归流之时,应当慎重啊!”</br>张居正皱起了眉头。</br>高拱这家伙老了,开始步步求稳了。</br>是,他说的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他没提一个前提,那就是如今的草原已经被朝廷收复。</br>只要蒙古在一侧牵制封困,辽东女真便成不了气候,朝廷可谈笑摆弄。</br>与此同时,沉默不语的皇帝心里,也诧异于高拱的谨慎。</br>要知道就在几年前,他可是在内阁差点和杨博打起来的暴脾气。</br>“哈哈哈!”朱载坖心里一笑。</br>“有了孩子,身体又开始一日不如一日,自然也就谨慎求稳了起来。”</br>“毕竟现在朝廷干的事很多,出了大问题他是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