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记。
不多时,东暖阁偏殿内,诸位大臣围坐成弧:文华殿大学士于慎行、武英殿大学士宋应昌、东阁大学士萧良有,以及吏、兵、工三部尚书叶向高、王庭撰、申用懋。
高务实独坐正位,轻轻用手指敲击着面前的《西域舆图》,图上从撒马尔罕至伊斯法罕的商路被朱砂勾勒得格外醒目。
“波斯人同意开放呼罗珊商道,”他的手指停在药杀水渡口,“如此一来,朝廷便需要在撒马尔罕设立‘安西榷税司’,除了内地诸省贩往当地的瓷器、茶叶等物之外,当以屯田产出的小麦、棉花——最好是先织成棉布,作为硬通货。”
由于高务实至今依然兼任户部尚书,这档子事大家几乎没有插嘴的余地,因此他也不装模作样,继续说道,“去年陕西旱灾,安西却因为恢复生产,通过屯田增收了二十万石。户部经过估算,这些粮食可以有两种用途,其一是支撑今年从内地迁往安西的移民,这一点无需过多介绍;
其二是直接卖给波斯——波斯正与奥斯曼大战于高加索地区,国内粮食生产受到影响,供应军需又耗费巨大,因此粮食颇为紧缺。再加上波斯农业技术谈不上先进,地理上又因为山脉原因被分为几个割裂的区块,如此其粮食之紧张可以预料。若是安西有多余的粮食卖给波斯,甚至可换得三倍于江南之利润。”
“元辅,”于慎行皱眉道,“虽然按照战前预计,等安西生产得到恢复,各项制度趋于完善,将来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但毕竟眼下安西驻军年耗银超过百万两之多……若以此来看,倘商税能抵部分军费,确实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朝廷压力。
只是,波斯人索要三号炮图纸,此事恐怕会导致我安西驻军防守压力增大,万一将来波斯人背信弃义……”
“只给青铜炮身铸造工艺,”高务实冷笑一声,“核心的膛线加工法、应力控制及测试等核心技术,仍将由京华兵工掌控。”
他说着,顺手抽出一份清单,“戈拉姆?阿里?汗(波斯禁军统领)想要的火绳枪防风机括,不过是京华淘汰的早期技术——却足够让波斯火枪在两河的雨季多三成击发率。因此,这样的技术转移便已足够。至于其他……呵,冶金技术达不到标准,我就是真派人去教,他们也学不会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
既然说到火器,宋应昌忽然插话:“听说波斯‘图凡奇’火枪队希望学习我军‘三段击’战术,不知元辅是否要需要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