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
据上陈述,东晋侨州郡县可谓“地理参差,事难该辨”,侨流人口也是“去来纷扰,无暂止息”,总结就是记载紊乱,完全没有可以参考的价值。
\n
\n
侨民人口需要宁朝对全国百姓户口重新普查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n
\n
可是一个度田策都施行三年才卓有成效,人口普查的难度可以想象有多费时费力。
\n
\n
且不说度田策与人口清查,就徐宗文当初提出的公文以纸代简到如今也有十几年了,除了洛阳内阁、枢密院、六部九卿、通政使司及各级衙署通一使用纸制公文办公,地方州郡还是有竹简公文递送京都!
\n
\n
这就是现实,不论推行任何国策都需要人去施行,没有人才谈何兴国?所以徐宗文改变原来的计划,提前以科举取代落后的世袭制和九品中正制,为的就是需要用自己人。
\n
\n
“为今之计只有清查户籍,总不能学前代土断吧?”裴卿作为首辅,他觉得新朝建立这么久是时候清理户籍了。
\n
\n
郭裳也赞同道“土断只是缓一时危局,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学桓温。”
\n
\n
对于侨州侨郡滥置的情况,建康朝廷和历代当轴士族也想过该如何去解决,土断之策就是在那时应运而起。
\n
\n
“晋自永嘉之乱,中原沦陷,元帝称制建康,侨置徐、兖、青、豫诸州郡于扬州之域,以处中华流人。初无实土,及桓温当国,始有土断之令。”郗俭对晋史了如指掌,裴卿提起土断他便开始引经据典。
\n
\n
土断实际上一开始并不是为了解决侨置州郡而出现的国策。
\n
\n
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汝南王司马亮、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