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使用。
\n
\n
其实,从军事策略的角度考量,小凌河西岸本非敌军骑兵的理想集结地。
\n
\n
因为河流对面即是锦州城,城中守军随时可能渡河形成夹击之势。
\n
\n
然而,哨探回报,清军大营撤离后,该段河流的浮桥已悉数被毁,这无疑改变了局势。
\n
\n
此时的锦州城守军,连最基本的柴木都捉襟见肘,更不用说搜集材料重建浮桥。
\n
\n
因此,锦州城内的守军只能从城西出兵。
\n
\n
这意味着他们将直面城下二红旗的清兵,以及长泾堡的敌骑。
\n
\n
由此看来,小凌河西岸也成为了清骑可能的布阵之地。
\n
\n
祖大寿凝视着沙盘,陷入深思:“北岸的决战,关键在于伊家岭等地部署的汉旗军队,若能击溃汉军旗,便可从左翼包抄,对敌骑形成夹击之势……
\n
\n
“只是该地地形复杂,地表坑洼遍布,沟壑纵横,田地众多,战车和土车难以通行。
\n
\n
“而建虏又将汉旗炮营,以及他们的铳兵布置在此……”
\n
\n
众人也注视着伊家岭,眉头紧锁。
\n
\n
显然,王德寿等人的兵马布置,正是为了应对温越。
\n
\n
他们吸取了教训,将火炮置于远处,避免与青牙军的火炮营正面交锋。
\n
\n
同时寻找有利于他们作战的地形地利。
\n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