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的车舆来到北京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
我,来北京后,是如何发展的呢?
第一节 往事如烟
每个人在静下心来时, 都时常会回忆自己的过去, 自己的童年, 自己的学校, 自己的弟 二故乡, 自己的过关斩将或者走麦城的故事, 当然, 每个人不喜欢谈自己走麦城的事情。其 是面对自己的未来, 回忆走麦城和自己的过五关都一样重要。
1966 年,我在河北沧县闫村乡闫村出生, 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无忧无虑。
1974 年春节刚过,度过了文革时期的第九年,开始在出生地上小学,为何到了九岁才去呢? 祖母知道自家是个独门小户, 倒没有担心孙子跟不上,岁数小(7 岁就可以去了)容易受气,其实每年春节过后,小伙伴双文都来喊:秀才, 上学去吧! 他来了三年, 我们一起上了小学, 但是, 在学校也没有少打架,被打, 打 人,干坏事。
1979 年夏天, 多上了半年五年级,从春节后升级改为夏天升级,升入本村中学。在初中已经开始当劳动委员, 班长,学习委员, 数学科代表。学习优秀, 一度曾经引来某老师的嫉妒,当时还很天真,都不知道什么原因。
1982 年, 以 298.2 分考入沧县中学 (在捷地镇),到现在也不知道这点 2 分的来历。
1985 年考了 465.5 分(本科录取分数 457 分), 高考落榜,原因是一厢情愿。
1986 年,艰难的回到沧县中学,那时才知羞愧或者虚荣。 继续复习高考,考了 470.5 分,(大专录取线 478,本科 483 分),继续落榜。
1987 年继续复习高考后,考了 481 分(本科录取 470 分), 考入兰州铁道学院 。入校的时候,沧州老乡张朝霞说,你如果第一年考这个学校,也能被录取。
同样的一件事,我需要做三次,才能成功。这就是命运,是规律,也是用神到位。
三年高考,为后来的孩子们,也就是下一代积累了经验,也吸取了教训。
大学期间,长跑,篮球,围棋,象棋,工程字体书法,周易, 爱好逐渐增加。
1991 年 7 月 4 日(公历下同),大学毕业被发配到铁道部辽宁省辽阳小屯前进水泥厂设备动力科。本以为来到小地方就可以大有作为, 记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