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摄
\n\n
\n
', ' ')('
片并不了解。他觉得与其问赫兰德,不如自己好好研究一下,他抢过赫兰德的平板,简单试了几下就学会了操作,也调出了特摄教育部的相关文件。
原来特摄教育部确实如他们的名字,最开始是作为教育片而存在,原因在于黑暗时代之后,雌虫在性爱上过于粗暴,需要树立正确的“性爱方式”,所以特摄教育片里的动作都特别规规矩矩,有礼有节,生疏的像是两个陌生人。
后来雄虫的数量虽然在恢复,但是雌虫的性需求更大,特摄教育片才开始担负起“精神娱乐”的用处。
拍片的流程,通常是雌虫申请报名,雄虫演员挑选符合喜好的雌虫和自己搭档。这个过程,和雌虫靠贡献度申请交配是一样的。差别在于,特摄片需要的贡献度要低一些,也不需要多次约会,让雄虫对自己产生“感觉”才能成为“入幕之宾”。
听上去似乎拍特摄片实在是个社会福利,让贡献度低的雌虫有了出路,其实不然。
因为雌虫靠贡献度申请交配,是由生命主脑海雅通过荷尔蒙项圈监管的,首先海雅就会在基因层面和大数据分析上,判断两虫是否有“匹配度”。接着如果两虫感情升温,荷尔蒙有反应,海雅会及时反馈给双方,并且促成下一步接触。但是如果荷尔蒙不来电,那么海雅就会及时终止两虫的下一步接触,及时调换人选。
可以说,海雅的智能匹配和监控,能够确保雌虫和雄虫在最大可能上实现交配,一切,都是为了虫族繁衍。而且这种经过海雅调控的匹配,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八,只要雌虫不是特别的“招虫讨厌”,基本都能得偿所愿。
而特摄片,因为重点在于“片”,而非“特摄”,而且没有提前约会产生感情联系,所以雌虫能否打动雄虫,产生荷尔蒙反应,是非常碰运气的事情……
从数据表格显示,目前大约拍摄了三百余部特摄片,其中雄虫有反应的次数不足十分之一,真正“一时情动”交配的更是不足百分之一,简而言之,只有四部特摄片,是“真枪实弹”的,其中就有二十年前那部经典名作。
在那之后,特摄部还迎来过三位犯罪后被罚劳作教养的雄虫,大部分都是模仿二十年前的那位前辈的表情动作声音,其实根本就是借位拍摄,导致特摄片情节越发索然无味,乏人问津。
按照亚当的理解,交配的机会就像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