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期间,忠孝仁义、诚实守信这是必修课,三年的不间断教育,加上开智启蒙、明白事理,如此就减少了弃养的可能。
\n
\n
现在二十到三十来岁的这一代我们只能以法律为主,道德为辅,毕竟他们没有上学,但下一代接受过教育的,就是以道德为主,法律为辅。
\n
\n
两者双管齐下,等到下一代成长起来了,弃养的少了,都会自强自立,朝廷的压力就小了很多了。
\n
\n
重要的是,开智启蒙后的学生们成长起来了,他们就知道这是朝廷的政令,是朝廷强大之后给予百姓的优待,不是必须要给的,这两者要分清楚。
\n
\n
只要明白这些道理,哪怕是国运衰退,朝廷迫不得已取消了这些政令,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n
\n
或者说告诉他们,只有他们自己足够努力,要么成为官员,改变一切,要么成为人才壮大国力,要么就自给自足,凡事不求人。”
\n
\n
说到这里,袁可立又看了一眼群臣“诸位不妨想一想,为什么在取消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了之后会群起反对?
\n
\n
还不是银子闹的?
\n
\n
大明律规定,每人每月给米四十五斤,每年给布一匹,这个标准只能算是勉强,且还有各种因素出现,与其将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不如掌握在自己手中。
\n
\n
若是有银子谁愿意去养济院?谁有病不愿意救治?
\n
\n
现在商事全力推动,手工业日渐繁盛,商人官道承建会提高百姓们待遇,加上现在提出了集体工坊的想法,只要实施,商人们即便是不愿意那也只能跟进。
\n
\n
因为商人能开工坊不是因为他们技术多好,而是能出银子建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