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又不是只有他一个海防同知,光是都饷馆就有三位海防同知,还有都饷内官澄海县令福建巡抚巡按福建税课司大小主事盯着,罗拱辰收洋船的税,落到自己口袋里的能有多少?
\n
\n
罗拱辰是在给朝廷创收。
\n
\n
就办这件不损害任何大明人利益,给朝廷创收的事儿,朝中都是反对者居多,国之九经修文德以柔远人。
\n
\n
小皇帝居然要亲事农桑,朝臣们一定会上奏言事。
\n
\n
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农学和儒学之争。
\n
\n
农学主张君民共耕和收获均分,君民共耕,就是君王亲自参与农事,而收获均分,意思是所有收获要均匀的分给所有人。
\n
\n
收获均分在先秦的生产力是绝不可能达到的,类似于理想国大同世界的政治理念。
\n
\n
而君民共耕,这个更是被儒家圣贤——孟子,亲自驳斥过的观点!
\n
\n
《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章》详细的记录了孟子如何亲自跟农学陈相,辩论君民共耕的问题,以孟子压倒性优势获胜,当然这是儒学的单方面记载,农学早已失去了道统。
\n
\n
这都先秦时代的故事了,大明儒生们,还会拿着先秦时代的争执来争辩明朝的道理吗?
\n
\n
这不是拿着前朝的尚方宝剑,管大明朝的皇帝?
\n
\n
儒学士们,还真的会。
\n
\n
因为儒家是一个极其崇古的学说,儒学士是一个极其崇古的集体,群臣上奏,最喜欢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法三代之上,一张口,就是尧舜禹如何如何,似乎不如此引用一番,就显得自己没学问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