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甚远,破烂不堪,一直是流浪汉、小混混出没的地方,官府也懒得管。但大夹街有个优点,距离鸥江极近,地势又高,没有洪水侵袭之虞。
上一世,季子轩起复后几年,看中了这里的地形,在大夹街斥巨资建了江水码头,又倚靠码头建了几条街的商铺,靠着码头运输的便利,这里很快就一扫之前的穷困之状,变成府城最炙手可热的商业地段。
水清桦只能硬着头皮道,她之前无意间路过此处,发现很适合建码头和商业街。
季子轩闻言陷入了沉思,半晌方道:“你继续说。”
水清桦继续道:“我在江南考察过,官府非常重视纺织和刺绣,专门设置了织染的衙门。这些衙门支持老百姓种植桑、棉、麻,为刺绣提供原材料。老百姓在织染刺绣上有创新工艺的,衙门就去奖励。老百姓要是没钱研究新工艺,衙门还补贴他们钱。”
水清桦毕竟不通政务,只能朴素地描述自己在江南的所见所闻,但听在季子轩耳中,却是一点就透,一通百通。建码头,盖商业街,引入纺织刺绣业,设立专门的衙门。一个产业可以如此做,那么其他产业呢?
季子轩不禁有些热血沸腾起来。作为一地父母官,追求的无非是百业兴盛、税收充足、百姓安稳,这就是最大的政绩。
“建这样一条街,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季子轩还是有些不理解。
“我要以这条街为基地,推我的新楚绣技法。我会在大夹街建一所绣艺学校,专教新楚绣。绣娘们在我的学校里学会了技艺,再散入各家绣坊做工。天长日久,新楚绣必有崛起的一天。到那时,我再由点及面,走出大夹街,把新楚绣传播到整个江夏,再到江夏之外,直至全国。”水清桦没有半分停顿,脱口而出,这番话在她心里,早已深思熟虑。
“当然,我也会在这里建绣坊,赚钱的事,我是不会错过的。还望大人到时给我最优惠的地块。”水清桦狡黠地眨了眨眼。
季子轩笑出了声:“你的想法不错,但要落实,可非一日之功。光建码头这一桩,就需要几年工夫。”
水清桦也笑说:“我有耐心,等得起。准备学校、铺子、新楚绣技法,也需要很长时间。若此生真能将这件事做成,以十年为期又如何?”
季子轩摇摇头,斩钉截铁道:“何需十年,我保证,五年即有小成。”
二人相谈甚欢。他们发现,抛开私事,仅谈公务,彼此还是相当投契的,也能暂时忽略对方身上自己所不喜的那一部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