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向一位手工艺品制作者,刚问了句 “您做这个多久了”,就被对方滔滔不绝的自我推销打断,完全偏离了采访轨道。
\n
\n
秦词焦急地望向老师,老师只是微笑着示意她冷静。
\n
\n
秦词深吸一口气,瞅准对方话语间隙,礼貌而坚定地将话题拉回创作初衷、灵感来源,挖掘出许多温暖且有深度的故事。
\n
\n
这次经历让秦词懂得,采访不仅是提问,更是一场心灵的沟通,要在倾听中引导,于纷繁中捕捉关键。
\n
\n
摄影摄像课开启了秦词的视觉叙事大门。
\n
\n
扛着沉甸甸的摄像机,穿梭在校园的大街小巷,为了拍摄日出时图书馆的静谧之美,秦词清晨五点就守候在草坪上,调整机位、校准参数。
\n
\n
寒风冻红了双手,可当第一缕光洒在图书馆的琉璃瓦上,秦词迅速按下录制键,捕捉到那转瞬即逝的惊艳画面。
\n
\n
在剪辑室里,面对满屏的素材,秦词反复筛选、精心拼接,为每一帧画面寻找最适配的音乐与转场效果。
\n
\n
从最初成品的青涩到后来作品的流畅生动,秦词领悟到视觉语言的魅力,一图胜千言,镜头之下,是新闻故事的另一种鲜活表达。
\n
\n
大二时,秦词迎来了专业进阶的挑战——深度报道实训。
\n
\n
她和小组锁定了城市边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困境选题。
\n
\n
踏入那所破旧的校园,看到斑驳的墙壁、简陋的教室,还有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炽热的渴望,秦词的心被震撼到了。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