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的刻度,比如A年发展到2%,B年5%,C年可能出现了划时代的科学技术、社会学理论、管理技术等,跳跃式发展至20%,甚至中间可能还会开倒车,从D年的30%变回E年的25%。
\n
\n
这个思考问题的方式很难吗?
\n
\n
我看待万事万物,从来没有非黑即白的观念,怎么一个个要么极端保守,要么突然跳到另一个极端,极端激进?
\n
\n
我恨不得在他们脑子里加个减速带,让他们停在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n
\n
本书里很多地方出现“不一定”、“未必”、“有可能”这种词汇,不是没有原因的,或许就是我个人思考方式的体现。
\n
\n
世间从来没有理所当然,比如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出台A政策,可以推导出产生B结果,但最终结果可能是处于中间态的C,即部分达到目的,没完全达成目的,然后这个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新问题……
\n
\n
就连堪称真理的数学,那也只是人脑演绎出来的真理。
\n
\n
因为A,所以推导出定理B,但这个A是人类假设、规定的,在宇宙中数学不一定是真理。
\n
\n
主角现在要做的只是适合当时社会情况和生产力水平的1%,怎么那么多人认为他要做100%?
\n
\n
怎么推导出来的?看了我三本或两本的人,难道还不知道我是什么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