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董厥站了出来:“臣以为眼下长安城已经完成收复,当迁都到那里。长安地势险要,‘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关中之地,四面皆为天险,可御外敌于千里之外。当年秦据关中,凭借地利之便,横扫六国。太祖高皇帝破三秦,据关中而成就四百年大汉天下,迁都长安,进可昭示诛逆,北伐中原,恢复汉室;退可据险而守,保国安民,还望陛下三思。”
\n
\n
“董尚书所言虽有理,却也有不妥当的地方!“,尚书郎杜枚站了出来,他是杜琼病逝之后,杜家中一个有些才干的人,也被推荐进入了尚书台。
\n
\n
”如今长安虽然得以收复,历经战乱,如今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都城乃国家之根本,需有繁荣之经济、充足之粮草以供万民。如今长安却并无这个条件,贸然迁都,恐百姓负担过重,人心不稳。“,杜枚恳切地叙述着自己的看法,”再者,成都自先帝入蜀以来,经营多年,根基稳固,府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实乃我汉再兴之福地,还望陛下三思。”
\n
\n
刘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又看向了谯周:“光禄大夫以为如何?”
\n
\n
“陛下,老臣以为他们二人所言皆有道理。”,谯周拱手道:“尚书仆射所言乃是我大汉立国之本,乃是道义正理。然则,尚书郎所说的也是需要考虑的,长安荒废已久,又遭受战乱,何况益州子民多年支援前线,已经有些疲敝,骤然迁都,只怕百姓的负担会更加沉重啊。”
\n
\n
“光禄大夫所言甚为有理啊。”,刘禅点了点头:“太子不是在长安吗,朕的意思,让他们几个在前线的出个章程,三年之内,做好迁都的准备,事缓则圆,百姓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大汉正统也可以同时兼顾,诸位以为如何?”
\n
\n
“陛下高见。”,谯周也是赶紧行礼。
\n
\n
“既然如此,这官吏选拔的事情,也要早早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