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多活两年呢。”</br>童福山再无语,也不敢真放许圭去坏了先生的好事。</br>这一路山高水长的,几人又共乘一船,今晚先生指定有私房话要和琴心姑娘说,他又何必去当这个油灯?</br>翌日一早,早早起床的许圭,唤醒童福山,匆匆洗漱之后,背上简单的包裹向城外赶去。</br>等他们赶到的时候,路确、陈显和其他几个在京的学生,俱已守在船头。</br>路确最终还是没有接童福山江苏布政使的职位,他被朱棣派去了浙江任布政使。</br>陈显想要辞官,却被朱棣扣下,又一次当了他的‘人质’。</br>不过这一次,陈显被朱棣安排进了礼部,接了张辅升职之后,空下来的礼部右侍郎的位置。</br>几人里面,陈显却是最‘官运亨通’的一个,不是在内阁打杂,就是一部侍郎。</br>多少人梦寐以求,可遇不可求的侍郎官,陈显却唾手可得。</br>一部分原因,自然因他是苏谨的学生,而更主要的原因,是陈显的能力确实很强,朱棣用的真顺手。</br>今天二人一早等在这里,就是来给苏谨送行的。</br>至于苏根生,朱棣绝不可能把他放跑,既然本身也没什么问题,自然回两江继续当他的巡抚去,前些日子就离京回任了。</br>不过临走之前,朱棣直接给他加了一个大学士衔,意味可想而知。</br>恐怕在两江待不了多久,就得回京任一部尚书,入内阁议事。</br>任亨泰和李仕鲁的年纪越来越大,求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告老恐怕也就这一两年的事。</br>尤其这次朱棣的手段太过酷辣,两人内心难免生出嫌隙,要不是为了大局着想,恐怕早一怒之下挂印归家了。</br>不过,随着路确二人前来送行的,还有两个‘外人’。</br>一个是农阁少卿陈亚,另一个则是齐源。</br>上次许圭等人在宫门前罢官要说法的时候,陈亚也在其中。</br>事件过后,陈亚误打误撞的居然进了苏家的‘圈子’,成为其学生十分信任之人。</br>要不是陈亚年纪实在有些大,恐怕许圭早开口求先生收他列于门墙。</br>等童福山赶到的时候,正好看到苏谨懒洋洋的伸着懒腰走上甲板。</br>“哟?这么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