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堆,于太阳破云而出时熄灭在厚厚的雪层里,洛桑不得不“另起炉灶”。
斯甲巴派上大用场,他拿着刀从树林里砍伐来十几截长短不齐、散发湿气的粗树枝,又用一根仍挂了不少枯叶的枝条清扫开积雪,垫上石块,以隔离冰雪形成火床,然后用粗树枝叠放出了一个“井”字形火堆。火堆一共三层,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四方形围栏,再将碎柴火塞进围栏,支楞成一个锥子的形状。
这可真是个好办法,他掏出打火机点燃一根易燃的树枝,用树枝生火,很快旺旺的篝火又燃烧起来,我哪怕还没靠近,也觉得心灵的温度瞬间升至了冰点之上。
从山口吹来的白毛风声如呜咽,为防火堆被吹熄,洛桑又在西侧用雪筑起了一道简易防风墙。
洛桑自己也带了包,是一个斜挎的布包,就扔在不远处的一棵老树下。布包可以装不少东西,但并没有瓶装水和面包。他说水太重,不便携带,面包不抵饿,带再多也不够吃。
但饱腹之事丝毫也难不住他,他得意扬扬地一个劲夸天公作美,保证我们不用饿着肚子上路,手头则忙个不停。
重新生好火,他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掏出了一个不锈钢饭盒,式样非常古早,我记得上小学时妈妈还在用那种饭盒给我装饭,但等到了初中,基本就不记得扔到哪儿去了。
洛桑的饭盒相比我以前用的又有点不同,在盒子两端各钻有一个圆孔,可以穿进吊绳。
紧接着,我就看懂了他的意图,难怪要垒起整整三层枯木,那是为方便做火上支架。
两根树丫左右插好,中间挂一根麻绳,高度高到正好不让火头燎着。饭盒就用麻绳穿着悬在支架上,于是我们就有了烹饪用的小锅。
正好饭盒配套了两个用来装菜的小套盒,我与他一人拿一个当碗。至于筷子,就地取材,找几根细枝用刀削去外皮即可。
洛桑制造的惊喜还远未结束,紧接着他在布包里摸来摸去,竟又摸出了两包红烧牛肉味的方便面,是塑料袋装,比杯面省地方多了,这就是我们今早美味的早餐!
一切准备就绪,轮到了另一重要步骤——取水。
此处是小小的一个山谷,三面环山,一面朝向六十度角的陡坡,要找水源至少得再往山崖下走几百米,所以想取用溪水或者河水不可能,那么山神赐予的积雪就成了救命的水源。
一夜烤火,没有水喝,我们俩都渴得嘴唇干裂出血了,要是有只水缸摆在面前,我们铁定能举起来牛饮。
地面的积雪厚度超过10公分,洛桑带着类似朝圣的崇敬表情跪到雪地上,两手掌心向上,默默祈祷几句,便捧起一把雪塞进嘴里,大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