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诺!”王二爷再次行礼道。
待稍微活动了一下有些酸麻的双腿后,王二爷找了一个离王会最近的席位坐了下去。
“逸少,咱们琅琊王氏南渡来到建业已经有四十多年头了吧!”王会将马槊放到了一旁的支架上后,对着王二爷问道。
“是的!叔父。”王二爷恭敬地答道。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间,四十多年就这么地过去了。想当年,老夫还只是个喜欢跟在墩兄身后刚刚及冠的跟屁虫,而逸少你也还只是个嗷嗷待哺的幼童。没想到转瞬间,刚刚及冠的青年变成了行将就木的老朽,嗷嗷待哺的幼童变成了江左有名的大名士。而墩兄他们也走了。”王会有些伤感地说道。
“斯人已去,叔父请勿哀伤!”王二爷见状后,连忙劝慰地说道。
“老夫没有为墩兄他们感到悲伤。墩兄他们虽然已经去了。但他们为我琅琊王氏的昌盛贡献出了毕生的心血。老夫不会为他们感到悲伤,只会因他们而感到自豪。”王会挺起了胸脯骄傲地说道。琅琊王氏就是在他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走到了最辉煌的顶点。
“那叔父您在感伤什么?”听完王会的话后,王二爷有些疑惑地问道。
“老夫是在为我琅琊王氏的前途而感到堪忧。”王会担忧地说道。
“前途?”王二爷的脑子有些乱了,完全不知道王会在说些什么。
不过王会也没有理睬他,自顾自地说道:“我琅琊王氏之所以能成为江左第一世族。能够在墩兄以及导兄时期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靠的可不是书画亲谈。而是墩兄手上的十余万精锐。当时导兄能够成为执政,总领朝政。也正是因为有这十余万精锐的撑腰。”
“可你看看咱们琅琊王氏的后代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