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五胡十六国时期,战乱更加频繁,氐人的迁徙也更加频繁,分布区域也日益扩大。在氐族最为强大的前秦时期,氐人分布在司、冀、并、豫、雍等州,人口近百万。
若不是后来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战败,前秦帝国土崩瓦解,氐人的足迹,将会遍布长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人口或许会如今天的汉民族一样众多。
在经济生活方面,氐族以定居农业为主。乡居悉以板盖屋,在风格上与羌族“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截然不同。农业经济发达,《魏略》有云:氐“俗能织布,善种田,畜养豕、牛、马、驴、骡”。氐人利用麻缕所织成的异色相间的“殊缕布”,畅销内地。
在社会组织方面,氐人各部“自有君长”,众多分支“各有称号”,西汉初年,部落中作为统治阶级代表的“王”、“侯”已经形成。《魏略·西戎传》中提及:“氐人有王,所从来久矣。”诸部“各有王侯,多受中国封拜”,“今虽都统于郡国,然故自有王侯在其虚落间”。即氐人虽然大量移入关中或留居原地,受郡县统辖,接受中央政府册封,但是仍保留了自己的部落组织,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受本部落豪帅或小帅的支配。
氐人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与汉族等杂居共处,交往日久,所以又兼通汉语。《魏略·西戎传》云:“其自还种落间,则自氐语。”《通典》作:“其俗、语不与中国及羌、胡同”。在和汉人接触交往时,氐人就说汉语,回到自己家中,氐人就说自己的氐语。这一点,很是和今天的维吾尔族人民相似,大多能够像掌握母语一样掌握汉语。
氐人服饰尚青、绛及白色,善织殊缕布,喜穿麻布衣(丝绸穿不起),民族特色鲜明。《魏略·西戎传》云:“其妇人嫁时著衽露,其缘饰之制有似羌,衽露有似中国袍。皆编发。”《南史·武兴国传》亦提及氐人服饰特点,“著乌串突骑帽,长身小袖袍,小口裤,皮靴”。与羌人“皆衣裘褐”、“披毡为上饰”、“被(披)发覆面”不同,仿佛处于两个不同社会阶段的族群。
不过,氐人早期婚嫁风俗与羌族相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