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当老大,一定要找个孝顺的。
这或许就是中原王朝历来要“以孝治天下”的原因吧!不孝顺爹妈的大哥,不是个好大哥;不孝顺爹妈的皇帝,不是个好皇帝。
七岁时的刘渊在无意中用自己的优秀品格为自己打下一个坚实的群众基础。今天的七岁的我们,在忙什么呢?
后来刘渊就七岁多了,生在中原长在汉地的刘渊汉化很严重。不得不承认,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然“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不会流芳千古。
年少的刘渊酷爱学习,尤其喜爱《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据说几乎能背下来,很了不起。今天那么优厚的学习条件,《三字经》我也只是会背诵前四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游牧民族的马上功夫到刘渊这一代还没有丢弃,他善骑射、体力过人。作为一个官n代,富n代,可以说,他的优秀足以让整个司马家族汗颜。
刘渊还曾有过一段经典的发言:“我每次看书传的时候,往往禁不住要鄙弃随何、陆贾的缺乏武功,周勃、灌婴的缺少文才。道是由人来发扬光大的,一个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本来就是君子所看不起的。随何、陆贾遇上汉高祖而不能够建立起封侯的功业,周勃、灌婴跟随汉文帝而不能开创教化的大业,可惜啊!”
振聋发聩吗?至少应该醍醐灌顶!刘渊说过很多话,这几句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段独到的见解,从中,我们几乎可以体会到什么才叫做帝王的气魄。
由此看来,老板是不容易当的,非得是个复合型人才才行。有了偏科的最终结果就是到后来只能为别人打工。……在二十一世纪,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英语不好,连进外企打工的资格都被取消!国企也不要。
刘渊是文武兼备的。在那个不用学英语的年代,应该叫全才。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