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的折子全是废话连篇,原来是你徐阁老做的好表率。有话就直说,你总引经据典绕圈子,是担心朕读书太少,不知前人典故?”
徐阁老慌忙跪了下去,额头上冒出了冷汗,腿都有点儿转筋了。皇上从来是言简意赅,连说几句话的时候,通常意味着是谁要倒霉了。
皇上话锋转回初衷,语气愈发温和:“大丈夫不问出身,朕看中的是他能否为国效力。不少庸才仗着出身勋贵之家,占据着世袭罔替的三品四品官职,十三四岁起就开始吃俸禄熬资历。长兴侯为朕分忧,建功在先,朕只给他个五品郎中,似乎不大妥当。”
徐阁老的鼻子都要气歪了。五品大员还不妥当?实实在在的肥差,您还觉着不够?转念间,心里又安稳下来:柳阁老他时半会儿是不能扳倒,可要对付个初出茅庐的人,于他还不是轻而易举么?念及此,他忙顺着皇上的意思回话:“只是长兴侯毕竟年少,兵部又再无妥当的官职,皇上不如先让他历练段时日,随后再为其加官进爵。”
皇上满意地颔首,“就依你之见。”
徐阁老的心思却转到了孟宗扬头上,道:“长兴侯与淮安侯都是皇上青睐之人,臣斗胆,举荐淮安侯为兵科右给事中。”
六科虽然品级低,权利却很大。从七品的兵科右给事中,也是少人争得头破血流的职位。徐阁老是想,皇上给了裴奕个肥缺,那他就帮孟宗扬争取实权,如此来,说不定孟宗扬就替他把裴奕收拾了。
想的很好,终究还是捏了把冷汗,怕皇上因此责怪他明目张胆地拉拢孟宗扬。再者,他前不久才举荐过孟宗扬去湖广任职,今日这做派,也算是出尔反尔了。却没料到,皇上当即同意了:
“准奏。”
徐阁老喜出望外,叩头谢恩。走出养心殿的时候,却又有些云里雾里了:皇上这到底是给自己体面,还是本意便是如此?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