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准了现下秦国关中地区年年饥荒干旱,在秦军备以东伐之际,派出了本国最优秀的水利建筑师郑国前往秦,企图以修建水渠大量的耗费来拖住秦军的铁蹄。
然韩王终究是低估了嬴政的手腕,更是低估了嬴政身边人的头脑心计。
说起间谍这种工具,运用之熟又有谁比得过秦当今丞相吕不韦?
吕不韦老谋深算,熟于玩弄人心之术,在对东周与魏国的讨伐之中间谍的存在便起了不少作用。
就是这样一个心思多疑的人,又怎么会不知道君王身边出现了不可靠的人?
所以,韩人郑国的到来,不仅姬昊早已知晓,就连吕不韦也通过安插在宫中与嬴政身边的眼线得到了第一手消息。
在郑国得到曲蕺的举荐得以面见姬昊之时,吕不韦便已经命人将郑国的身份背景与来秦的目的一一查清楚了个遍。
郑国是何许人也?那可是闻名其他六国的水利工程专家,韩国这次的确是火烧上了眉毛,不得不把这个宝贝也贡了出来。
吕不韦自然明白郑国的价值,只是没有想到在他刚想见一见这位大名鼎鼎的水利专家之时,却被姬昊偷偷的抢了个先,吩咐曲蕺先将人领到公子府去了。
……
对于关中水渠的修建,姬昊比对待其他国事都要更加认真了不止几倍。
他当然知晓修建成功的郑国渠对于秦国日后的发展有多么大的推助力,然姬昊此事同样更加看重了另一个方面——郑国渠修建过程中的舆论。
舆论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非常可怕的精神武器,嬴政从小为敌国质子出身,这一路走来,自然是九死一生、步步为营,吃得苦中苦,受了不知多少皮肉之罪,再加上秦国崇尚军功,少年秦王同样也比较偏向战争与武将,而吕不韦却不同。
商贾出身,精通人情世故,吕不韦在从政积攒军功的同时,非常的看重自己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即使他也做了不少小动作,但至少在现在秦国百姓的心中,吕相一直都是一个清明伟大、两袖清风的模样,这也是为什么吕不韦了断了自己与赵姬的偷欢来往——全部是为了维持在人前的美好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