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发话,刘墉等一众文臣,就已经站出来反对:“皇上,万万不可啊,自古以来农业都是国本所在,断没有弃农从商的道理。”
“皇上,西人假借通商为由,意在祸乱沿海,皇上万万不可大意。”
“皇上,设立使馆一事,自古以来未有先例,我大清国土上,怎能容忍洋人占地而居。”
弘历被这林林总总的声音吵得头疼,他沉声道:“够了,此事朕自有决断,众卿无需多言。”弘历说完,瞥了和珅一眼,见他紧绷着的表情出现了一丝裂痕,像是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一般。
和珅料想到了,马嘎尔尼定会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开放贸易口岸的请求;也料想到了,这一提议会掀起的轩然大波。他最怕的是,在他来不及劝的时候,弘历就将马嘎尔尼的请求一口否决了。
然而,让他欣喜的是,弘历并没有一口咬死,就代表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马嘎尔尼与那西人工匠面面相觑,他们都不明白,为何清国的官员一瞬间激动起来?
和珅上前安抚住马嘎尔尼,让他指挥着工匠,将那洋炮卸下,而后跟着弘历回到了行宫。
三日之后,和珅在正殿,见到了锁眉沉思的帝王,御案上的折子摞得老高。
和珅提着食盒走上前去:“皇上,您先用膳吧。”
弘历瞥了那朱红色的食盒一眼,并没有出言制止,和珅见状,便将那煎碗坨和羊汤从食盒中取出,搁到了御案上。
诱人的香气终于让弘历觉出饿来,瞧见皇帝终于肯用膳了,吴书来激动地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弘历一面喝着羊汤,一面指了指那一摞折子:“你瞧瞧,全都是劝朕三思的,说那洋人心怀鬼胎,说开埠通商有违祖制,你怎么看?”
和珅也不急着答话,他细细地看了一两份折子,笑道:“皇上,众位大人说得在理。”
弘历诧异地挑了挑眉,他原以为和珅会执意反对,可如今这是?
和珅也瞧出了弘历眉眼间的惊讶,他笑道:“可话虽在理,却不一定对。”
弘历心道果然,原来还有转折在等着呢。
“皇上,您若是能给我个保证,无论我今日说了些什么,你都不予追究,我便将其中的关节说道说道。”
“说吧。”弘历抬手夹了一个烧麦塞到和珅嘴里,看着他惊诧的眼神和鼓动的腮帮子,登时心情大好。
和珅嚼了半天,总算将嘴里的吃食咽了下去:“皇上,您对那些坚决不肯归降的明朝遗臣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