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察觉不到痛。
清军虽然在武器装备上逊于缅邦,可明瑞的军队上下一心,很快就打开了一个缺口。海兰察抓住时机,与明瑞的人马里应外合,终于攻下了孟育城。
困局得以圆满破解,和珅却高兴不起来。他无比清晰地认识到,清军的胜利,是用无数将士的血肉堆起来的。对付一个小小的缅邦,就要牺牲这么多勇猛的将士。
北路军成功解救明瑞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吴书来原以为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会龙颜大悦,不曾想弘历神色平静地听完了奏报,久久地伫立在疆域图前。
全盛的帝国,北起额尔古纳河,南临曾母暗沙,西至帕米尔高原,东与日本隔海相望。周边的小国家,从安南到暹罗,都是大清的藩属国,就连缅邦也是连年朝贡不断。
可是在和珅口中,这个雄踞东方的大国,却有着一些细微的弱点,积聚在一起就足以让堂堂大国败在一个蛮夷之邦手上。弘历打心眼里拒绝承认这些弱点,然而和珅的话就像一则魔咒,不断地萦绕在他耳边。
主将地形不熟,士兵水土不服,粮草供应不足,弘历知道,这几条加起来就足以致命。
和珅走后的这些日子,他每日安坐于朝堂之上,却下意识地瞟向上一世,和珅常站的位置。午夜梦回,是那抹熟悉的身影,中了敌人的埋伏,跌倒在血泊之中。当弘历一次次从噩梦中中惊醒,他终于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就算和珅安然地归来,他也快疯魔了。
平准噶尔、定回部、打金川,弘历也曾亲身经历过凶险异常的局面,雄才大略的君主从未临阵退缩过。但这次,弘历不得不承认:他害怕,怕和珅的死讯变成军报中冰冰冷冷的两行字。
“传朕旨意,征缅大军拿下木邦后,即刻与缅邦议和,不得贪功恋战。和谈事宜,全权交予和珅负责。”
圣旨传到边境,由明瑞总领的一万五千人马已经开拔,前往攻克木邦。海兰察不识字,听闻皇上要和谈,一整日都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明瑞却暗自松了口气:作为臣子,他奉命征缅,跟随他的都是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这一仗有多难打,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但君命不可违,身为将领未能建功立业,是绝无可能回撤关内的。他不怕死,可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去送死,就如同用刀凌迟着这个铁骨汉子的心。
没想到过了旬月,皇帝的一道旨意让一切峰回路转。明瑞不知道是什么让弘历改了主意,和珅却明白,弘历这是将他的话听进去了。
七日后,清缅双方的人马在距木邦城三十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