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是户部的刘侍郎吧。”
此言一出,方才那几位“义正辞严”的翰林都沉默了。户部侍郎可是个有实权的位置,虽然品位不算最高,却也不好得罪。
邹奕孝瞧着几位翰林的表情,计上心来,挑眉笑道:“这和珅可是刘大人亲自挑的,各位不买邹某的帐,总得给刘大人几分薄面吧。”
作者有话要说:求花花求收藏~你们喜欢是我写文的动力~
☆、第九章
会试放榜那日,如和珅所料,并没有报喜的官差上门。刘全苦等半日,不甘心地拉着和珅去看那金榜。
怎料他从头名向后看去,找了许久愣是没有和珅的名字,看到最后一列时,不由地有些泄气。就在他准备放弃时,猛地瞥见金榜最末一位有个“和”字,心下一颤,忙拨开前头的人,仔细看去。
“爷,中了,您考中了!”刘全满心欢喜地回头冲和珅喊道。
居然又中了!和珅看着排在金榜最末的名字,有些了然地笑了。既然有人愿意将贡士的名头往他手里塞,他自然没有推拒的道理。
会试中了,就意味着要参加殿试。殿试的考题由皇帝亲命,乾隆朝的考题为一道题长数百字的时务策。考生完成后,阅卷官从高分策文中挑出十份,交由皇帝点出:一甲三名,分列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余下二甲若干名,称“进士出身”;又余三甲若干名,称“同进士出身”。
清代入关以后,八旗子弟考中进士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乾隆帝熟读经史子集,对汉人的学问极为推崇。和珅此番如能高中进士,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这边和珅中了贡士,正是春风得意之时;那边弘历在御书房却气得摔了折子。
“阿桂……你看看……这就是朕册封的封疆大吏,要不是福灵安的折子,朕还真不知道他杨应琚有这么大的胆子!”
礼部尚书阿桂躬身上前,拾起落在地上的折子,粗略地浏览了一遍,脸上难掩讶异之色,颤声道:“这……这……杨应琚当真是胆大包天,这等欺君瞒上之徒,理应严惩,以儆效尤。”
阿桂方才看的,是云南永北镇总兵福灵安弹劾云贵总督杨应琚的折子。大清与缅邦一战,清军进攻木邦受挫,被从新街南下的缅兵断了后路,损失惨重。总督杨应琚却在给弘历的折子上谎称大捷,置边境数万将士的性命于不顾。
弘历久久地凝视着疆域图,铜壁关与铁壁关作为边境御敌的大门,如今悉数被缅军攻破。陇川危在旦夕,杨应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