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贾琅便轻声与她说了一席话,直说的昭宁龙心大悦,连声叫好。
“不错,那不过是一群怕死的,难道还处置不好这事不成?”她一拍龙案,面上已是一派喜气洋洋之色,“如今本宫执掌朝政已有半年,也算将这朝堂握进了手心里。此事宜早不宜迟,就明日!”
贾琅笑道:“只是,在这之前,总得找几个人配合才好。”
“这有何难,”昭宁抚掌道,“当日朕仍在闺中之时,常常以诗会来广结京城中有才气的女子,其中数人皆是才华横溢,个个腹有诗书,出口成章。如今只管将她们叫来,再没有不成事的理。”
她既下定了主意,便立时令人去说与当日颇为出类拔萃的众小姐。其中,黛玉更是个风流别致的,又是她挚友,自然首当其冲。黛玉接了口谕,看毕,笑道:“说起此等奇女子,我这里亦有一个人选。当日暂居舅舅家,见薛家有一姐姐,也是个知书达理、聪慧颖悟的,最合适不过。”
传话的小太监回来禀报于昭宁,贾琅一听,便知说的是薛宝钗,一时不由得暗暗在心中赞叹黛玉为人。这一世,宝钗与黛玉并不曾如何交好,且宝钗先前未曾放弃宝玉之时,也不曾少了暗地里的机锋。只是如今面临着这样在女皇面前展露头角的时机,黛玉却摒弃前嫌,只看才情,毫不犹豫便取中了宝钗,实在是可赞可叹。可见黛玉,从不似后世那些个红学家所说的那般小心眼、性情孤僻。
至此,万事皆备,只待明日。贾琅这一夜通不得好睡,满心想的都是如何在朝堂上手撕那一群满口祖宗之法的大臣,兴奋的了不得。最终看不下去的北静王将他往自己的怀中又摁紧了点,给他下了一道安眠术,这才令怀中一直动来动去的少年成功地安静了下来。
而床前的案上,两枝红烛静静地燃烧着,映出了满室昏黄的烛光。流淌下来的烛泪慢慢儿汇聚到了一处,不分彼此,轻柔地相拥着。
第二日上朝的文武大臣都觉着有些不大对劲儿。他们踏进日常上朝时的朝英殿时,竟看到了一十二扇大屏风立于庭上,屏风上细细绘了各色折枝花卉,配色清雅,旁边又用黑线绣出几句诗词来。那词做的也是别致的很,惹得众人皆观看个不住,个个赞赏。
一个文臣道:“这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实在是令人赞绝,竟不知何处想来!”
文臣们大都爱此句风流缱绻,正是文人骚客之咏叹,闻言皆点头扶须,颇为赞同。
“那种文绉绉的我们看不大懂,”武官们道,“实在是太婉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