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午辰时就已经来了很人,大数是乞丐,捧着个黑糊糊、边沿不齐的碗,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蓬头垢面,正按要求排队等待盛粥。
在这寒冷的冬日,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熬过去。刘朝明虽然对他们心生怜悯,但他也只能施粥三日,时间再长,他非得粮尽菜绝,喝西北风不可。所以,救人也好,行善也罢,只能量力而为。
古代的嫁妆是成亲前天送到夫家。今天,就是定远候府抬送嫁妆的时间,所以,刘朝明早起来,先过来看看粥棚的情况,然后在府中等待发嫁妆的队伍。
巳时大约过了半,刘朝明在正院就隐隐约约地听到了鼓乐吹吹打打的声音,紧接着,纸传跑了进来,连声对刘朝明道:“少爷,少爷,嫁妆已经到街口了!”
刘朝明赶紧起来随纸传到门口迎接,过不时,只见队伍最前面,是四排敲锣打鼓、倍儿有精神的鼓手,紧随其后的是抬妆的仆从,整齐划地穿着清色枣红直领对襟式襦衣,正个接个地往府门口走来,他们或挑着或捧着满满当当的嫁妆,腿脚不快不慢,脸上不见丝毫地费力,刘朝明心下便知这些都是练家子。队伍直延伸到街口,仍然看不见尾。
早就听说“十里红妆”,虽然他不清楚发嫁妆的队伍究竟有长,但只瞧眼前的排场,就够令人咋舌的。
现在能够看见的内房家具,千工床、房前桌、红橱、床前橱、衣架、春凳……样样俱全,且都雕镂精细,做工繁复,色彩清丽,饰而不繁。
这还是世子出嫁,不愿意张扬,还如此的场面。如果是真正的大家小姐,从出生那刻起,娘家就开始为其攒嫁妆,到此时不知该是何等的壮观场面。
这时,刘朝明突然想到在古代没有孩子不见得是件坏事,尤其是有个女孩,不仅要担心她嫁到夫家是否会受气,还要为他操心夫君纳妾后会不会宠妾灭妻,单是从她小时候起就要给她准备嫁妆来看,这世子是大麻烦事。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