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明建造的大棚是东、西、北三面保温土墙体,南面只过膝高,半墙体,主要依靠上部采光,而上部采用竹木结构,搭建成带方格的窗户样式。古代没有塑料,刘朝明就在上面糊上薄纸,类似于七、八十年代农村糊的窗户纸,下午太阳光线不强时,就用茅草编成的厚厚的草苫遮盖住。如果温度过低,就盖两层。白天温度升高,太阳出来后,才揭开草苫,让蔬菜接受阳光的照射。
此外,大棚中也安装着用铁打造的土暖气片,天气特别冷时,大棚中也会供上暖。虽然这样做非常浪费,但为了能在冬天吃上新鲜的蔬菜,他也认了。
他虽然不是特别有钱,但这五、六年下来,他又买了不少土地,周围的十几个山头也全部被他买下,他现在好歹也是个拥有几百亩土地的地主了,这样的生活他还是过得起的!何况,他买的山头中有两座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他用来供暖的煤炭可都是不用花钱的!
刘朝明叫上笔耕、砚随,加上十几个学武的少年,块儿去原来建好的两个大棚处。在这个地方,有四个老农专门负责蔬菜的种植,此时他们都在,刘朝明看了看地形,仔细地把他的打算说给众人听,亲自划定好六个大棚的位置。
接着让十几个少年带上斧头去山里砍些竹竿、几棵树木做支架。然后,又到附近的李家村里找村长,告诉他自己想建大棚,需要些壮劳力搭建土墙。
村长听,眉开眼笑,这别院里的刘少爷人可是非常大方,前几年扩建别院的时候,每天的工钱十八文,还管中午吃饱饭,而且顿顿有肉,他的大儿子每天回来都要称赞声刘少爷的人好,可比外面天十五文还不管饭强了。
现在还没到秋收的季节,搭建的土墙不需要高,容易得很,只要人够,几天就能干好。而且,他这个村长给村民带来这么个好活计,村民当然得支他这个情。
跟村长说清什么时候来干活之后,刘朝明又折向东面,东面也有个村子,却不像李家村的村民那样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