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还没有,我正想去打听呢!”倪潇儒回答。
“那你自己有什么打算呢?想去什么样的医院?”王大林问。
“这个我还真没怎样想过,因为那是学校管的,我么只管服从分配就是了,分到哪就是哪喽!这种事情犯不着去向学校提什么要求的。我一直在想,中医虽是门古老历久的民族医学,郎中的手法各不相同,天差地别,独立性强,这样留给人自我探索的空间反倒更大一些,因而对医院档次的要求反而低一些。王老师,你说我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倪潇儒说了自己的看法。
王大林听了不禁一阵惊喜,说:“是的是的,我也有同感,难能可贵哪,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可说是凤毛麟角呀!你的想法有如鸡群鹤声,大家都想着往大医院去,这本无可非议,殊不知,中医的特点正象你说的那样,偏重于自我探索和体验。潇儒,你的想法是哪里来的,是不是因为家庭的影响?”
倪潇儒回答说:“是的。不然,说不定会是一名“文艺青年”呢!”说到这里他还顾自笑了一笑。
王大林长长的“哦”了一声,说道:“听刘副校长说,你的文笔很好,写出来的文章不但很有内容见地,而且文笔儒雅优美,今日一见,果然是个有才具的学子。”
倪潇儒连忙谦虚的说道“哎呀,王老师,你过奖了。南怀瑾先生曾说过:“有的人,只可读其文,不必识其人。有的人,大可识其人,不必论其学。”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归在哪一类?或者压根儿还配不上归类呢!至于写的那些东西么,不能说是文章,只能说是课堂作文,南怀瑾先生还说:“有人会作诗,确有诗的天才,语出惊人。但是只有好句,却不能构成一篇好诗,有好句无好诗,便非好文章。”即便真有什么好句子,那也全靠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的指导。”
王大林紧接着说:“好啊,这其实是一个愿教,一个愿学的必然结果啊!”接着他又问道:“是什么促使你改变自己志向的,能说来听听么?”因为这个中间过程很重要,对能不能邀请他来医院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