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形势与西汉相似,关中平原仍是沃野之地,隋唐政权建立之初,都有对付山东割据势力和防御西北突默入侵的任务、同时隋唐统治集团起于关陇地区,长安当然是理想的建都所在。
但长安作为全国性首都,自中唐以后渐显露其不利的一面,首先是地理位置偏西,距离经济最发达的黄河下游平原稍远了些。
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前,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黄河下游平原,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藩镇割据,赋税不入中央,京师所需物资大多仰给数千里外的东南地区,长安的地理位置显得更为偏西了。
晚唐开始江南经济开始兴起,同时中原王朝的外患已经不再来自西北,而是来自东北的契丹以及后来的女真、蒙古,河北地区军事地位日益上升,长安在制内御外方面的作用丧失,所以自五代朱全忠迁都洛阳后,长安从此再也没有恢复过首都的地位。
洛阳在经济、军事两方面虽不如长安,盆地狭小,不如关中平原肥沃广袤,不及关中险要,但其长处是地居古代中国天下之中,四方交通荟萃之地。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与他极力要控制河北有关。
曹魏为了对付西南的蜀汉和东南的孙吴,北魏为了并吞南朝,洛阳的位置显然优于长安。
五代前期定都洛阳,后期定都开封,就是因为选择其水运交通枢纽的地位。
北宋建都开封,是因为赵宋政权接受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推行强本弱枝政策,削弱地方兵权,在首都开封驻扎了数十万禁军以自卫,而当时江南南经济发达已超过黄河流域,政府各部门和禁军所儒各种给养全赖每年从江淮转运。
因此必须建都距离江淮地区较近和水运发达的开封不可,故开封替代长安、洛阳和邺成为都城的首选,是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形势发展的必然。
南宋建都杭州,除了贪图其在五代以来为东南最繁华的城市外,也反映南宋政权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