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还年轻,现在可以不需要太子,不用定什么储君,显然有些事让人着急,比如,镇压乱军的赏罚问题,比如新皇陛下的陵寝问题,等等等等。
对于乱军,杨广可谓雷厉风行,因这事受牵连的杨谅官吏和臣民竟达二十万家,将近百万人或打或杀或流放,时天地为之色变,悲泣之声经月不息。出人意料的是,杨广并没有杀弟弟杨谅,尽管,几乎所有人都奏议杨谅必须死。
封赏方面,最大的受益者非杨公家莫属;这战之后,杨素的子侄杨万石杨仁行及杨云挺升了官晋了爵且受赏绮罗无数,此外,还有杨谅的许姬妾。
杨素的本身,却无所得,因为收尾工作不是时半刻就能做完的,他之所以没有jìn
kuài
回朝,也是因为知道自己不小心又立下了不赏之功;重要的是因为主帅杨昭的问题让皇帝难堪了,这并非杨广本意,他本来只是想让儿子去镀镀金的,想不到却弄出这么个不尴不尬的局面。如果有所选择,或许杨广愿意儿子的音容笑貌长留人间而他的品质则可作为榜样激励臣民吧?
杨素呢,所作所为似乎偏离了领袖的意愿啊。
至于陵寝问题,倒是让苏游百思不得其解了,朝臣们每次上朝,都要山呼万岁的,而bǎi
xìng
们jī
dòng
的时候也常以万岁称呼天子,可是,皇帝们偏偏有死的觉悟,几乎无例外,所有的皇帝都在登基之后着手大修陵寝。自然,的皇帝则是陵未成而身先死,有人做过统计,皇帝死于非命的几率超过40%,而平均年龄是连40都不到,可是什么时候都有无数人为了zhè
gè
“皇帝”的身份而想破nǎo
dài
,有甚者为此被诛九族,许许的所谓英雄,战斗的目的并不是出于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大义,而仅仅是因为皇帝“彼可取而代之”。
杨广显然是个特立独行的皇帝,或许是因为这打了胜仗以后的次巡游洛阳,或者说他的骨子里有颗躁动的心,因为他每年都有半的时间行走在旅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