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其余瓶花一一撤走。
薛夫人看在眼里,莞尔不语。
心中却是暗忖:费娘子这回恐怕是拿大了,她对香道这样自负,小看沈夫人一定是不懂装懂,但只看这事前准备,沈夫人显然就是深谙其道。要知现今多少女眷,闲来无事时,虽说也学着男子们品香焚烟,往往要在香案上先供瓶花,以为这样能够增添雅趣,殊不知瓶花本身就带植卉的清香,会与焚香冲突,花下焚香可谓清泉濯足,都是大煞风景的俗事。
又虽说是较艺,但其实这样的雅较最忌冲突,就算要比个高低短长,过程也不能带半点硝烟火气,也往往不会逼着在座中人逐一试艺,谁有兴致,谁便“请战”。
薛夫人先道:“我看沈夫人既有兴致,费娘子又一贯谙擅,不如就由二位择香焚品,我们便坐沐香风,只是要先推举出一位评官来,又还要推一人以诗文录事,才不负这一场雅兴呢。”
“评官自是首推薛夫人担当。”费氏抢先道。
她已经胜券在握,于是心中暗自雀跃,要知她虽然谙识香道,也获薛夫人相邀参加过数回雅集,也曾赶上过品香较艺,可她碍于薛夫人的情面,不好尽情发挥独占鳌头,两回较艺都有所保留,没显现出在此艺技上的见多识广,总算这回不用谦让对手,定要极情尽致,把沈夫人羞个无地自容。
以薛家在汾州的声望,以及薛夫人本身的才情,自然无人否定她这个评官,又有丁氏毛遂自荐,要当录事,虽说也没人和她竞选,但费氏这回的心情可就不那么愉快了。
这个丁氏,今日居然一再替沈夫人做脸,她是吃错药了?
原来丁氏的丈夫李济,虽是职任一州同知,品极要稍高胡端一等,然则两人却不是隶属的关系,且李济可远远比不上胡端的根底,有施良行这么一个座师,在袁阁老面前都算说得上话,故而费氏在丁氏面前就有了优越感,往常交往,隐隐以费氏为主丁氏为从,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