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战中不面临马木留克人那样的被动。
于是在动员之下,各地还算像样的堪战大军从各个方向上开始向伊斯法罕一带集结。同奥斯曼帝国相比,萨菲波斯的战争潜力要小上一些,而且精兵主义的影响更重,整个王朝堪战兵力的规模也略小,不过因为在统治方面的封建性更小的缘故政令在很大程度上更为畅通一些,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在伊斯法罕一带集中了包括皇宫卫队在内的二十二万人的力量,乃至都城大概十万人左右动员起来的民庄,从某种角度上说似乎并不比当初的伊斯坦布尔的防御兵力薄弱。当然,也正因为萨菲王朝在之前的作战中并没有遭遇到伤筋动骨的损失才能在都城一带集中起如此庞大的力量。
在这个时候,攻入波斯境内的其他三路大军却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去进攻伊斯法罕,而是继续按照原定计划针对目标区域范围内的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清洗。应该说同拥有不少基层贵族的奥斯曼境内的基层相比,萨菲王朝的基层就没有那么巩固。在外来力量的进攻面前很多地方都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当然,在波斯境内,萧轩并没有采取奥斯曼境内不少地方那样极端的政策,也并没有通过打算“杀人换种”的方式来解决当地的问题,更多是采取如同河中乃至旧疆等地不少地方那样“人滚地留”的策略,虽然也带来了规模不小的反抗,却终究没有遭遇到奥斯曼境内那样此起彼伏的挣扎。
在伊斯法罕城内的不少守军见到只有区区数千敌军赶到的时候,很多军官将领也似乎改变了以前的看法:“似乎完全可以确定,从那军队的模样和装备来判断,定是那东方国王的近卫无疑。只要我们集中精锐力量吃掉他们,或许就能为整个民族立下罕见的奇功。。。”
只是当初跟随大军一起出征参加过安卡拉一带交锋的很多军官将领才更为持重一些,因为很多人都见识过这些非同寻常的军队拥有着怎样恐怖的火力。
为了平息争议,此时萨菲王朝的首相也不得不最终同意一些求战派的军官将领组织队伍展开一次针对强敌的进攻。最终按照约定,大概五万人左右的兵力投入到进攻当中,不过整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