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下场就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紧跟皇帝的步伐才是最终要的,但是。
对,很多事情都坏在了但是上,若朝臣真的能团结一心,也就不会有文官武官之分了,武官自然是拍手赞成。有战争才有军工,才有加官进爵,才有光耀门楣,要不然整天混吃等死都磨不出血性了。
而文官,受了几千年孔孟之道的影响,总是想着中庸啦仁义道德,以德服人之类的,再加上文武天然不对付,自然又辩成了一锅粥,无奈之下徒禛只能和心腹们演场戏了。
“张大人,你怎么说?”徒禛看到心腹们一言不发的听着众人讨论,满意的开口问道。
“启禀皇上,臣只是在算户部银钱是否支撑得住。”张廷玉一脸为难,言下之意就是打仗是个烧钱的事情,还是先清算下库存。
“九弟说了要以战养战。”徒禛看张廷玉恢复了面无表情,笑了笑,就知道张廷玉是个小心的,就这还要饶个弯,“还有其他问题吗?”
“兵将的抽调是否会影响北疆的防备。”田文镜作为兵部尚书,虽有剿灭倭寇之心,但是西北和东北虽说打了胜仗,但是蠢蠢欲动说的就是这些外族。
“田大人多虑了,不还有郑家戚家嘛。”徒禛看田文镜还有些疑虑,接着说道:“朕知道你是怕有人趁火打劫,岳钟琪他们知道了可是要鸣冤了。”
“臣,不是这个意思。”田文镜无奈的说道:“施琅子不必说,郑家和戚家得皇室允许有八百私兵,真要打起来这人数可是万万不够,可北方的士兵对水战可不在行。”
“确实如此,水师虽自大顺建立之日起便组建,但是这百年来毫无战事经验,最多也就是维持各港口秩序,匆匆下海恐力有不逮。”李卫是做戏的高手,一脸无奈为难的看向施世范。
此间的施琅施家因为郑成功的缘由,可没有清朝时期靖海侯的称呼,因为施世纶的缘故反而是走科举之路比较多,不过施家毕竟也是海上起家,在水师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比如施世范的儿子施廷皋。
“看老朽干啥,老朽的儿孙任凭皇上调遣。”施世范其实也很清楚为什么他们家得不到徒家的重用,大顺的第一任皇帝似乎不太喜欢他父亲的反复,尤其是郑成功被顺利招降后。
不过现在就是个好机会,若真的能顺利灭倭,他们施家在文在武都会有底气,也不会挂个虚职每天上朝没有发言权了。
“看来诸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