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可汝南并无矿藏,想兴办工厂,也没这个便利啊!”
很多宗亲纷纷跟着出声。
薛国观目睹这一幕,心中一动,已经明白云逍召集众人来开封的真实意图。
他顺着朱由樻的话,大声说道:“太子殿下和国师,对此早有考量,诸位又担心什么?”
众人纷纷看向云逍,目光中充满了希冀。
云逍笑了笑,酝酿了这么多,也是时候摊牌了。
王承恩朝后方挥挥手:“送上来吧!”
李信带着几名太监,从社稷坛后方的宫殿走出。
太监们手捧着厚厚的文书,上前分发给官员和宗亲。
“《河南工业产业发展规划书》?”
看到文书上的标题,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
薛国观以前,倒是见过不少类似的规划书。
看到这标题,立即迫不及待地一把从南居益手中抢了过来,然后细细地阅读起来。
这份规划书,用词十分直白,条理清晰,让人一看就能明白。
不像官场上常用的文书,长篇大论,引经据典,辞藻华丽,让人看了却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规划书先是从河南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实际上是什么都没有,如同一张白纸。
接着又对河南的矿产资源分布,做了大概阐述。
宗亲们见了,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薛国观、南居益等人见了,却是暗自心惊。
国师才来河南几天,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将河南的矿产摸得如此清楚。
即使是河南布政司专门监管矿藏的衙门,也未必能弄得如此清楚啊!
国师之能,恐怖如斯!
他们自然不会知道,这是云逍凭着前世的记忆,再加上让人查阅了大量的河南地方志,才得出的结论。
规划书的重头戏,对河南工业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
河南盛产煤、铁。
计划在怀庆(济源)、山阳、舞阳等地,开办3座钢铁厂。
在许昌(平顶山)、郑县(郑州)、山阳等地,开办5座大型煤炭企业。
这些地方,后世都建有大型钢厂、煤炭企业。
另外大片被黄河淹没过的土地,由于盐碱化严重,无法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却可以种棉花。
因此规划大面积种棉,并计划建设一座大型棉纺工厂。
规划书上,还制定了发展目标和未来展望。
自古以来,布匹都是硬通货。
因此纺织厂的销路根本不用愁。
如今各地都在兴修铁路,需要大量钢铁和煤炭。
建筑、交通运输、机械制造,也在江南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