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葛兰事事在前,心下不禁犹豫起来。
不过有一点是不容怀疑, 那就是叶知秋他绝对不会帮忙求情。
私抬盐税本就是大罪, 再加上近日来他的表现, 说句难听的, 奸诈诡辩不适合做一方官员。
私心过重凡事以自己私欲为先,这样的人要是留着也不堪大任,更何况弱点太多。贪财、好色、重利。全然没有一丝作为地方官员的豁达、胸襟, 也没有利国利民的表现。
葛兰不同,虽然胆小怕事,不过在紧要关头还是做出了表现。不但在船上顺着他们的口气把脏水泼在自己身上,在地窖里也全然将生死置之度外, 即使有些个不如意的地方,做两江巡抚虽然失格,但做地方小官到也可以。
永慧在心中打算完,又看贾芸一副完全没有兴趣插手的意思,自己就做主写了折子陈情上表。叶知秋则由人押送到大理寺彻查。
余下的日子开始贾芸过得挺无聊的,每日里就是练练拳脚,看看妹妹,陪母亲说说家常话。
后来不知谁将那夜在十二坊上是明王殿下的事情走漏了出去,这下可好,邀约诗会的也好,吃酒席的也好,纷纷都要见识一下这位传说中的明王殿下。
究竟是怎么样的人物能够一边被天子宠爱,一边又能让花魁取悦的?
还有不少才子找来明王当年应试的答卷,纷纷赞不绝口,眼光毒辣、言语犀利,高瞻远瞩啊。
见识过明王当日本尊风采的,不少被他玉树兰芝的外貌吸引。江南学子最爱的无非就是才貌双绝者,这一点无论是在考场上还是青楼里具是一样。
邀约越来越多,贾芸也犯了愁。不去,扛不住风流才子们的热情邀请,说不得他端个架子之类的种种编造出来,怎么也够他吃一壶的,弄不好还得罪了江南籍的学子们。
要是去,也是够呛。这么多邀约,赏花赏草赏诗赏食赏茶赏美人...全部都是贾芸不爱的。
怎么不来个比武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也让这帮傲娇的小公子们感受一下京城的热情嘛。
贾芸知道自己当年的应试答卷不过是少年志气,其实没有众人口中说的那般无暇出众,八股文下出彩又能出彩到哪去?
但是贾芸不清楚的正是这点,他以过来人的眼光毫不局限的将事实清晰犀利的分析出来就已经比人占了先机,在加上名师齐先生的倾囊传授,他本身又是个聪慧的考上探花郎可谓名至实归。
这会儿江南的各大书商都在研印当年他的答卷,连同其他考生的卷纸一起订成一册出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