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时的载淳端坐在烟波致爽殿的案桌山,正用着自己的小手凌空在纸上写着字。因载淳不喜别人打扰,整个厢房里独留了李莲英伺候,旁的宫女太监都被打发到了外面去休息了。
“阿英,你会识字吗?”载淳在纸上写完一首诗,突然问向立在一旁的李莲英。太监在清朝原是不准识字的,但李莲英不比寻常,他自进宫来就被调到载淳跟前,跟着载淳已有数年了,在某些方面,自不是寻常太监可比。
“奴才认得几个,但这些个字,糊里花姥的,奴才哪认得全哦。”
李莲英回载淳话时也很随和,显得两人很亲近。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首几载焦劳意,此时方同万过欢。
这首诗,是乃圣祖当年平定三番之时所著。也是父皇身前最喜欢的诗。父皇一生志愿都想驱除英法,平定义和,扬我大清国威。只是。。。哎。。”
论起来,载淳对于这辈子的生父咸丰还是很有感情的。载淳是皇家难得的独子,生母身份又高贵,所以自幼被咸丰宠大。咸丰帝虽然只伴随了他六年,但是这六年的日子可谓弥补了载淳上辈子一直缺失的父爱。咸丰在载淳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抱着载淳处理国事,那时候母亲慈禧便在一旁红烛添香,看上去真的就像寻常百姓家恩爱的夫妻儿子一样,不知羡煞了多少宫娥。想到此,载淳难免有些悲伤。
“阿英,再过会就要去给父皇哭灵了。今是父皇头七了吧。”
李莲英见得载淳面露追思悲切,忙想开解,提起手绢擦了擦载淳额头上的细汗:“回禀皇上。是了。要奴才说,皇上对先帝的濡慕之情,日月可鉴。不过也不能悲伤过了,毕竟身子要紧呢。”
“瞧你这话说的。今早些走吧,不忙着去哭灵,去松鹤斋,还要等着肃顺他们回话呢。”
载淳小脸上笑了笑,然后嘱咐摆驾。手下意识的握了握腰间别着的“同道堂”印章,走出了烟波致爽殿。
其实,去不去松鹤斋,肃顺他们给出的答案载淳心里早就已经猜到了。八大顾命大臣会轻易放他们母子回京才有鬼了。但是知道归知道,总要自个去当面听听他们又会编出什么样的瞎话出来,载淳只担心自个的母亲慈禧会和上次一样又忍不住暴走,那才会坏事呢。
“忍”字头上一把刀。载淳上辈子就很软绵的性格就注定了他比旁人会忍的多。且看谁笑到最后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