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操练、轮班、 外遣、选补等制度,调发整个北方地区的军士。既源源不断地向边镇提供经过训练的士兵又稳稳维持着足额超过十八万的驻京大军,这样就可以恢复到洪熙、宣德时的旧制了。
\n
\n
但是高拱的这个提议遭到了马芳等人的反对,马芳认为,这样的话,京营过于松散,临战不利,土木之变就是例子,英宗亲征失利,除了自己和王振的骚操作太多之外,京营的松散也是重要的原因,仓促组建的亲征大军在土木堡一触即瀵,暴露了京营训练与作战的脱节所造成的恶果,所以坚决不能重蹈覆辙。
\n
\n
朱载坖也认为,班操京军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战斗力,京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居京师而威天下,强悍的战斗力才是朝廷尊严的保证,所以朱载坖要求各位参赞军务大臣想办法对班操京军加以整合,不仅要使得京营具备战斗力,班操京军轮班之后,也要在地方担负起保障地方安宁的重任来。
\n
\n
兵部尚书汪道昆则提出以团营之制来训练班操京军,但是内阁坚决反对,因为团营之制,已经在世宗皇帝在位时予以废除了,就不必再提了。
\n
\n
李庭竹、马芳、俞大猷则认为,京操班军既然是以地域而来,由于他们返回地方仍然是要在地方承担镇守重任的,所以就不必像三大营时期打散训练,而是以地域理清指挥关系后予以训练,这点得到了朱载坖的认同,首先就是要理清编制和指挥体系。
\n
\n
大明原有的卫所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战争了,所以必须重新进行编制调整,马芳等人都认为采用现在九边军镇中的营一总一哨一队一什一伍的编制方法比较合理,一营以五千人为准,由参将或游击统帅,营下设总,由千户统帅,依次类推。
\n
\n
这样的话,班操一万人,正好是两营,五千就正好是一营,不过骑兵三千为一营就可以了。而在训练的时候,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提请相关的军官予以负责训练,至于如果要调动京营或者班操京军作战,则需要临时命将,统帅官军出征,说白了就是统军不专于一人,练军不专于一人,行军不专于一人,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