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心。如今天佑皇子回宫,正是本朝之幸。恳请陛下依祖宗例制,立皇子为太子。”
此言一出,顿时人人侧目,殿内有人小声交头接耳。
有些想到这层、却没贾政动作快的,不免羡慕;有些老谋深算,决定暂作壁上观的,则是紧盯皇帝的反应;那些以前死心塌地拥护北静王、如今却各怀心思的,未免神情各异。
难得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贾政却没半分得意,甚至连先前的激动也在慢慢消褪:皇帝并未像他想像的那样表示赞同,反而面无表情,目光游弋,倒反像是在观察臣子们的表情。
见状,贾政不免心里打鼓。但事已至此,退无可退,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请奏。刚说了一个“微臣”,却被北静王打断:“陛下,臣亦有要事禀奏,正干系到这位新立的皇子。”
贾政还以为北静王想抢功,不免对他怒目而视。孰料,北静王一开口便是言惊四座:“微臣以为,皇子身份尚且存疑,不宜过早交付江山神器。”
“你说什么?”皇帝顿时表情微变。
北静王不知皇帝正恨他多事,还以为是在鼓励自己讲下去,遂不慌不忙,将自己近来查到的证据讲了出来:“微臣府内有一家丁,恰是皇子所居之县城出身。陛下认回皇子时,他正好回家探亲。归来听说这桩奇事后,他连说不可能。因该地情势特殊,整个城中只有四个大姓家族,亦无外姓之人居住。而皇子从前所用之名,并非这四姓之一。”
听到这里,众人纷纷面带惊诧,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北方宗族观念深厚,有些村落甚至只有一个姓,彼此沾亲带故,嫁娶等都要找外村人。朝里南官居多,但北官也有那么几位,是以对北静王的话深信不疑。
但若说皇帝会认错自己骨肉,似乎又不太可能。很快,便有官员问道:“王爷,许是外姓迁居,虽然极少,但也不能说没有。”
北静王正等着这话柄,连忙接下说道:“本王听闻此事后,已派人前去查过该城户籍文书,并几十年来的县志,三户迁居者的姓氏亦与皇子不符。且近年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并无百姓背井离乡投奔他处之事。”
说罢,他将早整理好的文书递与丞相。这份资料整理得十分简洁,下面还有该城县衙之印、并户籍造册处之印,一看即知北静王所言不虚。
看着百官传阅那份资料,皇帝脸色越发难看,同时也在恼怒手下办事不力:捏造身世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