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便取了支兼毫笔,缓缓写道“凡拆毁申明亭房屋及毁板榜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写罢,刘不同一看当即大惊失色“这一手字浓重饱满,宛如印刷出来的。最难得的是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宛如一个个如玉君子,看得让人酣畅淋漓。”
陈铭光知道何瑾会写字,却从未没见过。
听刘不同这般说,不由赶紧看过来,随后也面色大变,忍不住摇头遗憾道“可惜啊可惜,小官人有这般笔力,拿去应试制艺也够了。如此沦在衙门当个刀笔小吏,真是屈才浪费呀。”
何瑾微微一笑,知道自己这是过关了。
他自信能进入衙门当书办,信心其实就源于这一笔字上面。穿越前本就会几笔小楷,后又选了启功体苦练数年,算是小有火候。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这乃明朝中叶。
明朝前叶永乐时,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其书法风格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深受成祖朱棣的赏识,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纸千金。士子争相仿效,遂使他的馆阁体成标准书体。
可到了明中叶的时候,馆阁体又仅为科举应试的入门功夫,而书法则是毕生追求。故在馆阁体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自身特色,便是传统士人之惯法通则。
恰好启功体就是在馆阁体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董其昌、赵孟頫规整、圆融特点,使得风格更趋圆润秀美、平正雅致。
故而这一笔字,在刘不同、陈铭看来,虽说还差了些火候儿,但已自成一体!假以时日,说不得还会流传百世!
“先生谬赞了,在下今年不过十四,家境窘迫才来衙门应差。待家境好转后,再读得几年书,也未尝不能科举”
何瑾施礼言道,这话说的是既谦逊又有志向。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