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笔力不均,布局失当。只是也得了几分形似。看得他哑然失笑。这会子说完了书,果见黛玉又坐到了案边,这才发现,自己案旁,居然已给女儿设了把椅子。好笑之余,假意喝骂道:“哪个奴才办的差,怎地不知将姑娘的书案并抬来。”外间的几个下人听了,悄悄在门边低头跪了,不敢开口。
黛玉抬头看看他的脸色,冲他俏皮笑,歪头道:“不关他们的事儿,是玉儿自己喜欢与爹爹坐张书案。”说罢挪下椅来,将他拉到正椅上坐了。回头向下人们挥挥手,遣了下去。又爬上自己的椅子,在他案旁侧坐下,弯眼又是笑,“玉儿喜欢陪着爹爹。”逐又低头写起字来。
如海不过提,打趣自己的女儿而已,哪有真恼。他这内书房本是自己舞文弄墨之处,往日也只得夫人偶尔前来,与他唱和番,并未让姬妾们前来侍候(与贾政要赵姨娘相陪比,可知贾政假读书也)。女儿在此伴他读书,原也使得。见她认真写字,倒也不再逗她。自取了本常看的诗集翻开,不过半刻,就拈须侧首,看向那幅熟悉的条幅,却发现,在那面墙上,如今并排挂着两个条幅,幅,是看熟了的,夫人的手笔;幅……应是女儿、黛玉……的字,这字写得,写得……他望向书案边的小大人般写着窗课的女儿,心中思绪百转,感慨良。
黛玉写完篇,抬头望向父亲时,却正他神色不定地望着自己,不由搁了笔,慢慢挪到他身边,不安地叫了声:“爹爹?”——莫非父亲见她动了母亲的条幅,生气了?她有想过这个可能,可仗着父亲向的疼爱,并未放在心上。如今见父亲这般,不禁有些后怕了。
父亲望着黛玉许久,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女儿这是在担心自己啊。他本以为女儿年幼,所以想要依在他的膝下。却原来,女儿是想用她那稚嫩的肩膀,分担他的悲伤。黛玉又唤了他声,他方回过神来,轻轻拍了拍她的头,长叹道:“我的玉儿,长大了……”
黛玉此后名正言顺地赖在父亲身旁了,父女俩感情加亲厚。父亲次日就写了封信让周瑞带回京都。黛玉听孙姨娘说此人已被打发走了,心里暗暗高兴。那日在窗前见着润妍、雪雁等众丫环在比赛踢毽子,她也跑去笑闹了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