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第三次: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李秀才作答。
“我朝开科取士以来,所有题目并甲答卷,先生可有记录?”
“无,但官府必定录有存档,公子乃贾氏子孙,着下仆带着名帖去索,想是十分容易。”
贾环沉吟片刻后徐徐开口,“先生你看这样如何?我先弄到历年科举试题并甲答卷,先生为我总结出考试范围、书目、最佳答题模式。我们由简至难,先准备童生试,再乡试,然后会试,最后殿试,争取用五年时间来完成这四个教学任务。老实告诉先生,我读书只为中举,不为其他,先把考试的框架立起来,至于旁征博引,修饰辞藻等细枝末节,待框架坚固了再添加未尝不可。”末世之前,贾环好歹也是大天朝培育出来的应试型高材生,太清楚如何走捷径了。
李秀才苦读十几年,向来以读书破万卷为目标,竟不知还有这等投机取巧的方法,心尖不免颤。且圣人有云,读书识字乃为教化万民,兼济天下,若只为追名逐利,则必受世人鄙夷诟病。贾公子此言格外真实大胆,竟叫李秀才有些欣赏。
“既是公子所托,在下定当尽力。”他欣然答应。
贾环点头,使人叫来老李头,让拿着贾家名帖去官府索要资料。
老李头满口答应,行得远了才露出阴狠的神色,啐道,“读书中举,出人头地?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十五
李秀才拿到资料如获至宝,连夜总结出考试范围,发现绝大部分出自四书五经,另有少量来自《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书单拟定后竟只需专精十二本,比他自小所学简单的,时又是感叹又是扼腕。若早点遇见贾公子,说不定他已经高中了,不过现在也还来得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