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仁多保忠的感觉逐渐不妙起来,数万大军,每天人吃马嚼,可不是一件小事情,种师中有平夏城、灵平砦的军屯,还有距此一百五十里的镇戎军的军储。
\n
\n
而且种师中带的,除了一千自己的亲卫之外,都是平夏城附近堡寨的马军和蕃兵,粮食压力本就不大,自己这数万人可是都要静塞军司养活的。虽然党项人自称自己也是游牧民族,但是和匈奴、突厥等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党项人也从事农耕,早期党项士兵主要是以部落组织为单位,平常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出征。士兵作战时通常自备武器和粮饷。
\n
\n
但随着政权的建立与发展,战争频率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单靠士兵自备粮草己难以支撑频繁的战争,因而政府负责粮草供应的占比逐渐增加。西夏士卒如今也和宋军一样,每月需要从朝廷领取口粮,根据宋军审讯俘虏得到的情报。
\n
\n
西夏的军粮供给,分为正军和辅兵,正军相对辅兵得到的多一些,大概正军每人每月杂粮两石五斗,小麦一石七斗,辅兵每人每月杂粮一石五斗,小麦一石,粮食主要是杂粮和小麦,补贴的数量较少,体现了西夏军队后勤供给的特 色,即士兵自备和政府供给相结合,政府承担部分士兵的军粮供给。
\n
\n
仁多保忠此次就算带三万人来,就算都是辅兵,耗他一个月,也是杂粮四万五千石,小麦三万石。对于本就穷兵黩武,缺乏粮食的西夏来说可不是小数字。
\n
\n
而且随着宋军刘仲武率六千泾原路马军来援,宋军更加不惧了,仁多保忠在多次致书种师中没有回应的情况下,亲自率领亲卫赶到葫芦河边上,送上拜帖,约见种师中。
\n
\n
种师中这才看了一眼仁多保忠的拜帖,上写着:下国静塞军司统军使仁多保忠谨拜书于大宋陕西诸路宣抚使麾下。种师中对刘仲武说道:“看吧!蛮夷之性,不知礼仪,刘帅且去听听他说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