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而专注。张大伟站在白板前,手中的记号笔在白板上迅速勾勒出工作框架。
团队成员们坐在长桌前,笔记本电脑都已打开,准备迎接这场技术马拉松。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工作。”
张大伟用记号笔在白板上画出三个方框,“第一组负责分析对方报告的漏洞和技术谬误,刘大志你带队;第二组负责准备技术演示方案,我亲自带队;第三组负责修复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小问题,老王你来负责。”
刘大志推了推眼镜,迅速翻开笔记本:“我已经初步看过他们的报告,里面至少有十几处明显的技术误导,甚至可能有故意捏造的数据。”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点对点反驳。”张大伟点了点白板上的时间表,“我们只有三天时间,实际上只有36小时左右能用于实质性工作。
所以接下来每个人必须全力以赴。”
王小花举起手:“我整理了所有媒体报道和网络讨论中对我们提出的质疑,总共分为五大类二十三个具体问题。
已经发到大家邮箱了。”
“很好。”张大伟看了一眼表,已经是下午四点,“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战时状态。
公司已经批准了加班补贴和餐饮费用。有家人需要通知的现在就打电话,接下来三天,我们就住在这里了。”
团队迅速按照分工开始行动。刘大志带着四名资深工程师开始逐条分析对方报告;张大伟和另外五名成员规划技术演示方案;团队中负责测试和优化的工程师则组成了第三小组,着手解决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小问题。
两小时后,办公区已经完全变了模样。三个会议室的玻璃墙上贴满了便利贴和打印资料,走廊里摆满了临时搬来的电脑设备。
王小花负责后勤,确保所有人都有充足的食物和饮料供应。
晚上八点,第一批外卖送到了。工程师们围在会议室中间的长桌旁,边吃边讨论。
张大伟没有停下来,他一边用筷子夹着炒面,一边在电脑上修改演示方案。
“我们需要一个直观的性能对比测试。”张大伟说,“不是那种单纯的CPU占用率或者响应时间,而是要让非技术人员也能一眼看懂的东西。”
一位年轻工程师提议:“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时数据处理场景,让两个系统同时处理相同的数据流,用动态图表显示处理速度和准确率的差异。”
“这个想法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