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伸手去接,发现他小指上戴着和我一模一样的犀角扳指。
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御史大夫孔光呈上《限田限奴婢疏》。我听着丹墀下的争吵,突然想起十四岁那年,在定陶看见佃农举着缺口锄头刨地的样子。他们的脊梁弯得像拉满的弓,背上晒脱的皮比宣纸还薄。那天我朱笔批了"准奏",结果第二天未央宫北阙就跪了三百多个列侯。
傅太后要尊号的事闹得最凶时,我在宣室殿摔了砚台。墨汁溅到王闳的朝服上,他梗着脖子说:"陛下可记得孝元皇帝旧制?"我气得发抖,却看见他补丁摞补丁的衣襟——这个谏议大夫,连朝服都是借的。
那年秋猎,我在上林苑射中白鹿。董贤递箭时手腕发颤,我笑他:"圣卿这般胆小,怎么当朕的执金吾?"他耳尖泛红的样子,让我想起小时候养过的红嘴相思鸟。后来史官写"上有酒咳,贤以己袖承之",其实那天我咳的是血,他袖口染红的那片,到现在还收在寝殿的鎏金匣里。
元寿元年大旱,我在建章宫设坛求雨。三牲刚献上,突然狂风大作。董贤捧着祭文被吹得踉跄,我伸手去扶,结果通天冠的玉藻缠住了他的绶带。底下跪着的百官都低头憋笑,只有王莽盯着我们交叠的衣袖,眼神冷得像未央宫地砖的寒气。
推行"限田令"最艰难时,我带着期门军去京郊查田。在杜陵看见个老农跪在田埂上哭,他家的界碑被豪强挪了三次。我亲手把界碑插回原处,老农却拉着我衣袖说:"郎君快走,等会儿官兵来了要杀头。"那晚我在寝殿对着地图发呆,董贤默默把我冰凉的脚捂在怀里。
傅太后和王太后斗得最凶那年,我在两宫之间传话跑断了腿。腊八节那日,长乐宫送来羊羹,傅太后当着我的面把碗砸了:"当年她抢我儿刘康的太子位,如今连碗羹都要施舍么?"瓷片扎进手心,血滴在玄色朝服上像暗夜的星子。
元寿二年惊蛰,董贤的妹妹进宫封昭仪。我在册封礼上看见她鬓边的金步摇,和二十年前赵飞燕戴的那支一模一样。当夜暴雨,她在寝殿外跪了三个时辰,说:"陛下若厌弃董家,妾愿自请出宫。"我望着她湿透的衣摆,突然想起自己也曾这样跪在成帝面前求他彻查定陶王旧案。
王莽逼宫那日,我正发热。他带着虎贲军闯进寝殿时,董贤挡在我榻前。王莽的剑尖离他喉咙只有三寸,我哑着嗓子说:"大司马想要玉玺,何不早言?"他收剑大笑:"陛下可知,您祖父河间献王当年也是这般从容?"原来他早就知道我是过继的。
弥留之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