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雕刻手法,好似明代的。
\n
\n
但这建筑群的风格,柳诗诗说过,是远超秦宫的,也就是说,比秦朝还要久远,久远到,柳诗诗这个移动图书馆也推测不到。
\n
\n
伸手摸了一下麒麟头,入手光滑而冰凉,扶着久了,慢慢变得温润起来,看材质,应该昆仑玉中的精品。
\n
\n
这种墨色的昆仑玉,品质非常高,当然价值也高。
\n
\n
这种玉,在显微镜之下观察,会发现里面几乎没有纹路,也没有棉絮,纯净如冰。
\n
\n
可惜我的手电不顶用了,否则真想好好鉴一鉴。
\n
\n
只是,这昆仑山距离东海最起码也有几千公里,这种精品玉石是怎么运过来的?而且如此多的用量,以古代的航海能力,恐怕一两艘船是运不过来的,就算能运过来,又是怎么一路送入海底的,那人工得需要多少?
\n
\n
有些可惜的使劲揉揉了麒麟的头,我转身继续向前,我想一路观察一下,是不是所有石兽都是这种墨色昆仑玉。
\n
\n
更可惜的是,石兽虽然体格不大,但每一尊起码得有五六十斤,我带不动。
\n
\n
带着遗憾,带着不舍,我亦步亦趋,一边恢复体力,一边继续攀登。
\n
\n
当走了一半的时候,白玉阶上出现了各种花草图案,我辨别了一下,竟然都不认识。
\n
\n
这就有些奇怪了。
\n
\n
农村出身的人,很少会认不出草的名称,狗尾巴草,芨芨草,麻科,马什菜等等,我认识很多,但是,玉阶上这些花草,我竟然一个都不认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