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位虽然捏着鼻子认下了儒家,其实本质上更靠近法家的作风,或者说什么有用他看重什么的作风,太子虽然要好一些,骨子里却还是一样的,更不用提几位掩饰都掩饰不好的皇子。
\n
\n
若说他们以后能征善战,宋濂不怀疑,但若说他们有这份关爱孩子的耐心和细心,宋濂就不太确信了。
\n
\n
可是垂眼再一看,一个个娃娃养的不说白白胖胖,也算得上脸色红润,比之一些穷苦农家的孩子还要好一些,眼神清澈明亮,比他前两次来的时候见到的状态更好一些。
\n
\n
好吧,也许是他狭隘了。
\n
\n
其实孩子比大人要好掰很多,殷灵毓给他们的就是做了好事时的正反馈,这也是她为什么让他们用做养济院的义工换点心。
\n
\n
养济院的孩子们,别的不说,脸皮是会厚一些,察言观色也比常人强一些,朱樉朱棡,朱棣朱橚,虽然性子并不相同,但都处在年少的时候,稍微做点好事就被夸,被感谢,满足了那些骄傲和虚荣心,比之无趣的读书,练武,被爹骂,感觉那叫一个飘飘然。
\n
\n
因此也确实很难停下来,反正对他们来说,教两句书,和小孩儿扎扎马步,随手为之而已,这半年下来,人虽然看起来没怎么有大长进,心地心境确实是不一样了,只是宋濂负责教书,还要忙着修史,还停留在从前的刻板印象里。
\n
\n
此刻一回想,倒是豁然开朗。
\n
\n
是……从沧州回来开始的?
\n
\n
差不多就是那个时候,他听到了殷灵毓的名字,因为四殿下担忧了一句,说她在军营中会不会也生病。
\n
\n
说实话,那个时候,朝中已经有人打探到了上位在沧州停留期间的事情,宋濂同样听了一耳朵,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