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不相饶的前提,究竟是侵占了朝廷与百姓的利益,还是朱元璋自己的利益?
\n
\n
朱元璋自己也分不清楚了吧?
\n
\n
马秀英看着女儿家们的欢笑,蹦跳,于是抛下了去殷府的心思。
\n
\n
站在朱元璋的皇后的立场上,她应该夫唱妇随,但站在马秀英的立场上,她做不到忽略眼前的变化。
\n
\n
养济院里照料孩子的妇人换上了很多新面孔,大多是不舍得抛下孩子,或者公婆实在离不得人,想着两全其美的,很多人已经去了织布工坊,毕竟能拿到的银子更多。
\n
\n
但留在这里的人同样对生活有希冀,对未来开始有憧憬,讨论着家长里短的小事,面上不再是忧愁与窘迫,挺直了腰,是那种,由内而外的,整个群体开始散发的向上。
\n
\n
寡妇营的女子,从前不是这样的。
\n
\n
她们知晓自己一生就只能呆在这里孝敬公婆,养育儿女,哪怕孩子懂事争气,家里公婆理解支持,有些资产,生活不算困苦,也总是带着麻木,因为自己的人生一眼看得到未来和尽头。
\n
\n
还有前不久刚提出的延后成亲年龄,禁止近亲通婚,禁止裹足。
\n
\n
哪怕初衷是为了能生出更健康的后代。
\n
\n
可是,女子可以不必再伤害自己的身体来获得认可与赞美,可以走出家门,多做一做自己,可以去新开的织布工坊与点心工坊里赚到傍身的银钱,拥有在自己家与婆家的底气。
\n
\n
马秀英舒心的,畅快的吐出口气。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