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面,大皇子更是下足了功夫。虽然在第十八章中他诬陷凌风等人谋反,但这只是他舆论操控的冰山一角。他在民间安插了众多眼线,散布对自己有利的消息,将自己塑造成一位忧国忧民、有雄才大略的未来君主形象。同时,他利用各种宗教和文化活动,展示自己的仁德和威严,以赢得民众的支持和爱戴。他还控制着一批文人墨客,让他们撰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营造出一种众望所归的假象。
\n
\n
然而,大皇子的轻视在他的布局中逐渐显现出弊端。他认为凌风等人只是小角色,虽然察觉到他们在揭露自己的阴谋,但他坚信自己能够轻易地将他们打压下去。在与轩辕墨谋划时,他因为轻视而没有采取足够严密的保密措施,觉得就算有一些小线索被凌风等人发现,他们也无力应对。
\n
\n
他的轻视还体现在对自己计划的过度自信上。他觉得自己的布局天衣无缝,从利用轩辕墨到在各地培植势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种轻视使他忽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他没有充分考虑到轩辕墨可能的反抗。
\n
\n
大皇子高估了自己布局的隐蔽性。他的布局虽然看似庞大复杂,但由于他的轻视,忽略了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关键的细节。比如他在各地势力间的联络,可能会有一些规律或者共性。凌风等人正是抓住了这些蛛丝马迹,开始顺藤摸瓜。
\n
\n
凌风等人发现,大皇子在与各地亲信的通信中,总是使用特定的暗语和符号,虽然看似复杂,但只要细心研究,就能找出其中的规律。而且,大皇子的一些亲信在行事时过于嚣张,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这也为凌风等人的调查提供了线索。
\n
\n
大皇子的线索涉及众多人员和地点,在他看来是分散风险,但实际上却增加了被发现的可能性。只要其中一个环节被攻破,整个阴谋就可能被揭开。
\n
\n
随着凌风等人的调查不断深入,大皇子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而大皇子因为自己的轻视,没有及时察觉到凌风等人的行动,还在自信满满地推进着自己的计划。
\n
\n&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