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天地否(?)
历史典故:
文王囚禁时期的困境写照。《史记》载纣王"囚西伯羑里",此时卦象"天地不交"。
《汉书·艺文志》称:"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
卦中三阳三阴相背,象征系统闭塞。
核心文献:
- 《周易·否》卦爻辞
- 上博简《周易》特殊写法
- 《周易本义》的哲学阐释
现代启示:
1. 组织改革:"休否"时机的把握
2. 危机管理:"其亡其亡"的预警意识
3. 转型策略:"倾否"的破局方法
五. 风地观(?)
历史典故:
舜帝治国的重要方法。《尚书·舜典》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
通过观民设教实现"协和万邦"。《周易》"观盥而不荐"描述祭祀观察的智慧。
核心文献:
- 《尚书》五经异义考
- 甲骨文中的观祭记载
- 《周易函书》的象数分析
现代启示:
1. 市场调研:"观我生"的自我审视
2. 品牌建设:"观国之光"的形象塑造
3. 教育训练:"童观"到"观我生"的认知升级
六. 山地剥(?)
历史典故:
商纣亡国的预警信号。《韩非子·喻老》载箕子见纣王用象牙筷子而推知将亡,后装疯避祸。
《周易》"剥床以足"描绘系统崩溃过程。五阴剥阳象征权力失衡。
核心文献:
- 《尚书·泰誓》相关记载
- 马王堆帛书特殊卦名
- 《周易程氏传》爻位解析
现代启示:
1. 风险管控:"剥床"过程的阶段识别
2. 权力制衡:"硕果不食"的底线思维
3. 危机应对:"剥庐"时的应急方案
七. 火地晋(?)
历史典故:
周族崛起的关键阶段。《竹书纪年》载文王"受命称王,始伐犬戎"。
《周易》"康侯用锡马蕃庶"暗指分封制度。
晋文公流亡得此卦,终成霸业。
核心文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