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后来,吕惠卿任鄜延路帅臣,征李夔充任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
绍圣三年,李夔抵达延安就职,十四岁的李纲随侍。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李纲,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勤奋好学,精通诗赋,才气远近闻名,更可贵的是李纲自幼有大志,从少年时就很注意关心国家大事,一言一行必遵法度,颇得长辈们的赏识。
李夔的好友陈瓘就曾断言,李纲日后必成大器。
当时西夏军入侵,围城甚急,李纲不愿学各僚属的子弟假装登城拒敌,以受封赏,但还是时常“骑绕城上”,表现了自己的勇敢。
前年,赵俣让吕恵卿坐镇熙河路为收复西夏做准备,吕惠卿再度征李夔,让他充任知湟州,李纲再次随侍。
李纲初到陇右都护府时,这里目之所及是一片凋敝之景。
政治上,当时部落林立,各自为政,毫无秩序可言。为了争夺牧场、水源,部落间冲突频发,战争的阴霾时刻笼罩。毫无公信的政权,无力平息纷争,各部落只凭武力行事,民众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终日。
经济上,当时更是衰败不堪。农业技术原始落后,农民使用简陋粗糙的农具艰难耕种,产量极低,粮食常常匮乏。
商业上,当时除了旧有的丝绸之路,其它地区皆交通闭塞,对外交流甚少,商业活动仅局限于简单的物物交换,市场上商品种类稀少,交易冷清。
文化教育上,当时这里宛如荒漠。几乎没有成体系的教育机构,知识传承全靠长者口口相传,难以形成知识积累和广泛传播。文字仅在少数上层和宗教人士中使用,普通民众大多目不识丁,思想愚昧,精神世界极度匮乏。
医疗卫生上,条件极为恶劣,疫病一旦爆发,便迅速蔓延,人们束手无策,只能在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