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初中,再加上县城,一共有十二所初中。
几个大的乡镇和县城,共有六所高中,都是初高中连贯制,比如,二中和六中。
六中所在的栗黍镇,据琚在城区往北直达海边的交通要道维连路上,虽然交通比较便利,但也属于离城区比较远的乡镇。
大勇二勇上学的二中却属于篱川街道,也在这条交通要道之上,却更往南一些,临近城区。
大姨嫁的是涂山镇,在维连路的更北一些。
县城在正南方,篱川街道、栗黍镇、涂山镇就像维连路上从南向北的三颗明珠,一条线串起来。
大勇二勇没有选择离家更近的六中,而是选择了更远一些的二中,不是因为二中升学率高,而是因为齐家大伯在二中当副校长,齐家的孩子,高中都被安排在了县二中求学。
也不知道齐家人的脑回路是怎样的,难道家里有人在当校长,孩子们在学校就能被特殊照顾吗?
几个人吃过晒蛋,要去村口池塘观莲花采莲蓬,这是每年六月六的保留节目,虽然孩子们逐渐都大了,舅舅还是不放心,跟着一起来了。
来到村头,云平惊呼:“这么快!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建好了吗?”
众人抬头,村头原来晒粮存粮的场湾已经平整成了大片的平地,坐北朝南建了一排平房,主体已经落成,现在正在安装窗户。
简约不简单的大门口却不失气派。上面几个红色大字:“张家庄蔬果经销市场。”
像模像样的。
云洁也惊叹张家庄的速度,新麦刚刚入仓吧,打麦场已经变经销场了。真不愧是张家速度。
舅舅很骄傲,“等你们开学之前,我们的市场也就能投入使用了。今年附近的新大棚不少,等进了冬天,就看我们的了!”
云平不禁抚掌:好,很好,真是好!
张家庄早走了这一步,至少能保证往后几十年在东昌县遥遥领先。
咱们的小菜摊,也要借着这个东风起飞咯!云平似乎已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钞票向他飞来啊飞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种大棚的有了钱,首先会为进一步生产添置农具,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舅舅,大棚离经销市场还有段距离,如何解决这最后一百米呢,大家还是靠挑担子搬筐吗?村里的三轮车多不多?”
舅舅闻言盯着云平,一时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